以为政府会默许房企“成本定价法”、允许在成本基础上合理确定房价的想法是错误的,显然是开发商的一厢情愿。
就如李嘉诚所说:房价上涨的时候我也没有分你的,跌了也不会赔。
再强势的开发商在政府这里也是弱势群体,虽然房价涨了,政府是要分的,但政府从来也没有说过,地价涨了,房价就一定要涨。
2007年时,上海住宅平均房价地价差约为7500元/平米,房企利润还不错,但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房价地价差缩小到5500元/平米,不少房企亏了一把。2010年之后房价地价差一路上升,到2013年高达12500元/平米,所以出现了房企回归一二线城市的共识,那时,房企亏了赚了也都是自己的事儿。
有些同仁觉得政府把地价的底价拉高了,未来也应该会允许房价上涨,不然开发商都是亏的、不敢再去拿地了。
这种想法也是相当危险的,这不就是典型的赌博心态吗?
您怎么知道地方政府会在意全国性房企会不会亏损呢?
您怎么知道地方政府一定会按照开发商的“成本定价法”定价呢?
您怎么知道地方政府还敢再挑战中央权威呢?
您怎么知道您不敢拿地、别人也不敢拿地呢?
政府态度其实是很清楚的:要拿地,就是这个价;拿不起,就别玩了。涨房价,不要做梦吧。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地价差虽然不大,但也是不至于亏损的,更何况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速度之快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今年1-8月,一二线城市平均住宅用地楼面地价与7月的住房均价对比,整体来看,多数城市房价地价差高于5000元/平米,因此,虽然一些项目出现了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不过多数城市的项目房价地价差还是可以保证房企不至于亏损的。
(当然,37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地价房价比超过50%,特别需要警惕)。
更何况,房企还是有钱的,可以先为城市做一点“正贡献”。
从房企现金流来看,2013年以来,房企到位资金始终高于投资支出,去年以来,销售金额也高于投资,仅去年底,房企到位资金减去投资就结余2.6万亿元,今年1-7月更是结余1.9万亿元。
显而易见的是:过去房企赚了钱,现在要慢慢吐出来,除非你不继续玩下去了。
既然如此,您还会觉得限价令会轻易放开吗?
那么,有人不解地问:房价扭曲怎么办?
那又如何呢?
其实限价令就是倒逼开发商理性拿地,也可以说,政府定了市场价格的天花板,在天花板下面,看着你们玩。
某经济学家不是一直说:“地价这么高,与货币政策无关,谁叫你们开发商抢地的呢?”话不中听,未必没有一点道理。
其实,限购限价就是一剂缓释胶囊,让客户延缓购房,让房价慢慢上涨,不是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并且可以让房地产发展周期更长一点吗?
那么,就让房价一直扭曲而且日趋严重吗?
当然不会,未来房价会采取“渐进式放松”的政策策略。
我们也曾做过模拟测算,以上海为例,连续五年保持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同时允许房价均价每年递增1%,房价收入比将从2016年的28.3下降到2022年的19.6,虽然依然很高,但毕竟在向合理区间趋近,房价泡沫也在缩小。
因此,限价令至少再持续五年。
当然,限价令毕竟是伤筋之事,会导致市场供求关系错位、价格信号紊乱、市场经济体系难以建立,滋生腐败空间,不宜久为。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