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融信贷支持,房地产想再次回升到小周期顶部岂不是有点奢望?
从土地市场看,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逐年减少,似乎会如过去周期一样加剧供不应求,但不同的是:过去供不应求是因为“确保18亿亩耕地”、严控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现在供不应求是因为城市国有土地扩张有限,政府追逐土地收益,有意维持“土地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平衡”。
换句话说,过去是不刻意追求土地效益的指标控制,如今是有意追求保持最低供应水平下的单位亩产,前者是中央有压力,后者是地方有动力,土地管理的执行力和效果自然也是大相径庭的。
尽管个别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有所放量并有增长,其实也是过去供应偏紧而进行的微调。在讲稳定、讲大局的背景下,避免“大起大落”,势必需要通过短期的供求关系调整维护市场稳定,但会不会因此再创造一个供销两旺的小周期呢?恐怕不会了。
少数城市土地供应虽然增加,但地价大多“上不封顶”,房价却是“宁低勿高”,房企捂盘惜售、怠工缓建在所难免。
近期,国土部将对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开展“房企囤地大检查”,以期加快形成住房有效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这一动作显示,国土部正在借鉴央行保持市场“现金流紧平衡”的策略,推动热点城市打击房企延缓开竣工、捂盘惜售,虽然检查成果未必如意(毕竟土地出让合同少有约定开工、竣工条件的),但检查动作本身显示了中央部委贯彻执行中央政治局决定的态度,也会推动未来供地合同更加规范,并形成“土地供应紧平衡”的新格局。
财税、投资、立法显然是长效机制的范畴,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相信在下一届中央政府任期内会见分晓,房地产的“稳定健康发展”也就有了保障,更不会再有小周期了。
中央定位十分清晰,关键在于执行力。
现在的时局已然完全不同,地方政府虽仍有与中央博弈的小算盘,但在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的政治纪律面前,不会有谁敢再突破底线了。
底线是什么?
防止大起大落就是“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限”的两条底线,大起不用想了,大落也不容易。
没有土地供应,当然也就没有住房成交。限价之下,房价难涨。无量无价,自然不会大起,还能有小周期的回升吗?
目前,调控已经延续近一年,调控压力不断释放,货币紧缩、利率提升、限贷趋紧、限价不松,倒逼房企加快出货、获利回吐,四季度将成为“本轮行情”的“低点”。
“低点”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土地供应低点、新房成交低量、土地价格维稳、房价出现回落,目前来看,就如我们5月预期的那样,房价将从“明升暗降”转向“真刀实枪”下降。
不过,或许我们不必过于担心房价会出现大跌,因为政府既然可以限制房价上涨,当然也可以限制房价下跌,“双向限价”将是稳定楼市、防止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杀手锏。
虽然会出现“本轮行情”的“低点”,但是政府不会再以资产泡沫加倍膨胀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了。
房企如果再赌政府放松调控、拉升市场、回调周期,相信一定会自食苦果、心碎周期的。
幻想2:房价扭曲、金钟倒挂
赌:明后年大幅放松限价令
去年我们提出“远郊盘比近郊盘贵、毛胚房比精装房贵、二手房比一手房贵”将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扭曲现象让开发商们困惑无比,不少人仍在预期未来限价令必然会大幅放松。
房价受限的同时,地价却是暴涨,多地土拍溢价率虽然不高,但其实楼面地价起拍底价已经相当于周边房价,房价地价差几乎为0,这是要逼死开发商的节奏吗?
有人说:这样的话,肯定不可持续啊,成本总是应该要算的啊。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