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地成交下滑 商业用地异军突起
从成交结构来看,2014年北京实现成交的141宗土地当中,宅地成交52宗占比37%,较去年减少22宗,规划建筑面积为901万平米,与去年相比减少431万平米,成交总金额1311亿元,相比去年增加2%;而商业地块全年累计成交44宗占比31%,规划总面积达564万平米,与去年相比增加85万平米,总成交金额达588亿,较去年增加120亿元。剩下的45宗则为工业用地,占比32%。住宅、商业、工业用地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认为,从住宅用地市场来看,成交下滑的根源在于供应的不足。虽然由于商品房成交持续低迷造成房企资金层面的压力,使得2014年的住宅用地不像2013年那样“高价地”频出,甚至多宗2013年“高价地”周边的地块也遭到冷遇。但是城区甚至成熟郊区土地资源的日渐枯竭,使得房企对于优质地块的热情依然不减,因此也出现了多宗像西局地块、旧宫地块等数宗高价地。而2013-2014年这些连续出现的高价地势必会对未来住宅市场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上述项目进入集中入市期,2015年北京住宅市场难以避免的将要走入“豪宅时代”。
在2014年楼市成交遇冷,后期宅地供应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商业用地却异军突起,与住宅用地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对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2014年商业用地成交大幅上升,主要受政府规划导向和企业自身经营策略双向影响,2013年北京土地出让规则改变,将自住房用地也纳入住宅用地配建范围,持续上涨的地价考验着拿地房企成本控制能力和高周转能力,而随着2014年普通住宅成交整体低迷,前两年高价拿地的项目越发审慎,并不敢轻易入市,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为分化经营风险,房企纷纷拓宽业务领域,拿地成本较低的商业住宅成为房企新宠。另外,随着前两年近郊入住人口的迅猛增加,区域商业配套匮乏,为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县政府也在土地出让时针对性地增加商业地块。
2014北京住宅市场:成交创新低,均价创新高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实现成交79784套,成交面积829.58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分别减少26.7%、29.8%,而这其中还有18860套为自住型商品房所贡献,扣除该部分,纯商品住宅60924套的成交量更是创造了有史以来的年度新低。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分析认为,从最近数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轨迹来看,政策变动对于市场量价的影响尤为深刻。自2011年以限购为主的最严厉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当年市场成交出现探底,也因此引发整体市场“降价潮”的出现,随着大量项目的“以价换量”接下来的2012年市场成交出现大幅回升,但当年成交均价出现回落;而在2012年底大量项目换量成功之后,市场价格再次出现“起势”,为抑制这一趋势,政府再发“限价令”,直接导致了2013年的供应低迷,供应的不足使得当年成交再度下滑;而进入到2014年之后,限购对于市场的收紧状态已近临界点,“松限”声音不断,而全国各地中小城市也陆续开始实施,但是对于北京市场而言,虽然有信贷放松、普宅标准调整这类定向放松政策开始实施,使得年底出现翘尾行情,但是在限购依然延续以及自住房的冲击之下,北京商品住宅市场整年的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
19小时前
1天前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