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房政策初现成效
自住型商品房政策自2013年底公布并开始出让土地之后,2014进入开花结果的一年,这一年当中,共有22个自住房项目(包括恒大城定向销售项目)完成了选房并实现签约。2014年共成交自住型商品房18860套,限定价格最低9500元/平方米,最高22000元/平方米,由于其“比周边商品房低出30%”巨大价格优势使得其成为市场中的“香饽饽”,大量具有北京购房资格的客群放弃了对普通商品住宅的关注,转而投向自住房轮候,并在初期形成一股申购热潮。随着后期自住房产品自身弊病的逐渐显露,一些位置较远,户型较差的项目也遭到弃选的冷遇,但是自住房这类产品仍然在2014年给予了市场重创。
其中最为直观的影响就是其对于低端刚性需求的挤占,2014年自住房实现成交18860套,占全部成交的比重为24%,而其中九成以上均为低端刚需人群,而扣除这部分之后也造成了2014年纯商品住宅成交出现了历史新低;除去实际成交之外,自住房对于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预期方面,除去目前已成交的18860套之外,目前已成交的自住型商品房用地预计还可提供自住型商品房3.6万套左右,相当于2014年成交量的2倍。如此巨大的潜在供应将进一步挤占商品房需求客源,并对其价格体系产生一定冲击,基于这一判断,2015年普通商品房市场的刚需型项目,将会面临到自住房更猛烈的冲击。
2014年北京土地市场:土地出让金创历史新高
2014年北京土地市场共有141宗土地实现成交,相去去年减少73宗。土地出让面积合计1295.3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分别减少37%、29%。虽然成交土地宗数与面积同比均有所减少,但是2014年北京土地出让金总金额却继2013年之后再创有史以来新高,1916.9亿元的成交总金额,相比商品房市场与土地市场双双火热的2013年还高出了95亿元。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成交土地面积大幅减少,出让金总额却继续攀升,说明2014土地市场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土地成交平均楼面价为11526元/平方米,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仅为7700元/平方米。推地量少与成交价高成为了2014年土地市场的两大主要特征。
在北京楼市被观望、救市、降价等关键词充斥,购房者与开发商彼此僵持时,土地市场也随之走出一条倒N字曲线,年初北京土地市场以406亿成交额,环比上涨132%强势开局,在春节及两会前后,北京土地市场明显降温,4月份则以303亿成交额、环比上涨133%重回高点,及至年中,再次呈现急速下跌态势,底价成交、流拍现象增加,此后至8月冲高后,再次回落,维持低位震荡局面,月均成交额整体下行趋势明显。
对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年后土地市场成交低点受季节性和政策性影响,呈现被动式降温,而此后,随着楼市成交持续低迷,在房企出于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考量,拿地热情降低,以及政府从供应端控制推地节奏的双重影响下,北京土地市场开始出现市场性降温,整体成交冷清。
任启鑫判断,随着央行多项政策利好实施,使得市场悲观预期发生扭转,北京楼市成交量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出于明后年土地储备及正常经营需要,房企在土地市场上拿地积极性也有所恢复,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市场全面反弹动力并不足,未来土地市场将告别非理性拿地,保持平稳态势,同时,土地市场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更多楼市资金将撤出风险积聚的三四线城市,转投向在此轮调整中率先回暖的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