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9号线郭公庄车辆段地铁上盖预留出空间,将进行商业开发。
入夏以后,一座三层楼的大型工地项目部,在南四环花乡桥南拔地而起。不过,能够容纳二三百人的项目部里,却很少见到有人员进出,操着山东口音的看门老大爷一语道破:“我们要在这里盖房子!”
这一大片空场,正是地铁9号线郭公庄车辆段,除了纵横的钢轨,就是望不到头的停车库。要盖房子,可地在哪儿?“看见地铁车库的楼顶没有?那就是地!”
老大爷口中这块土地,不禁让人想到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场发生的一件大事。
1月18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和京投置地联合体一举拿下玉渊潭乡地块和昌平东小口地块,这两块地是地铁6号线慈寿寺车辆段和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用地。总价高达93.5亿元的土地投标价款,让常年肩负北京市地铁建设投融资重任的京投公司,一下子成了楼市的主角。
事实上,加上早已收入囊中的郭公庄地块,京投置地联合体已经以招标方式,拿下了北京近期推出的全部3个地铁车辆段、停车场上盖用地,并着手开发住宅、商业设施。这就是在香港广为人知的“地铁上盖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悄然进京的背后,是解决地铁建设巨额投资需求的探索。截至目前,北京地铁总里程达到442公里,是世界上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到2015年,19条线路、全长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将使北京成为一座“地铁上的城市”。据京投公司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市地铁建设需资金3500亿元。
财政投资、政府举债、银行贷款、土地出让、沿线开发……在这些地铁建设融资常态化后,社会各方更加期待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这才有了让“地铁造地、生财养铁”崭露头角的机会。
1 前车之鉴
郭公庄车辆段,位于南四环花乡桥南一公里。
白天,工地项目部栅栏门紧闭。从门外,依稀可以看到围墙内的铁轨和地铁列车车库。很少有人想到,这里还是本市土地市场出让的第一块大型交通设施用地兼容居住、公建用地。两年后,将有3万多人居住在地铁车库上。
在项目部门前岗亭里看门的老大爷,到这个新单位以后认识的第一个项目负责人是设计师张婷。“因为她老来,有时项目部开会,她的停车位,都是我帮她预留的。”
由于参与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张婷需要经常实地踏勘。拿到驾照时间不长的她,没少在这附近绕路。车辆段建成后,南侧的小路一直都没挂路牌,从花乡桥南的樊羊路上右拐,地势不断增高,感觉开上了“山路”。
这个在“山路”上的项目,就是本市首个地铁车辆段上盖地块。如今,张婷仍保留着6年前的工作草图。在一栋栋住宅楼、办公楼之间,穿插着人字形或之字形的地铁轨道,“就像地铁列车直接开进了自家楼下的地下室”。
2007年5月,郭公庄车辆段项目规划刚一出炉,便有了“东面停车库上盖进行可办公、可居住的用房开发”的设想。可是,规划、土地部门却和车辆段的运营单位“磨合”了好几个月。毕竟,迫在眉睫的车辆段工程还没动一铲子,还得惦记着以后“盖跃层”,停车库、办公用房、铁轨走向、信号设备安装,凡是抬眼能看到的地方,哪一点想不到都不成。
2025-09-25 07:25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