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对景区的“围剿”中,也不乏知名企业的身影。
从大理镇三文笔村沿山路而上,苍山半山腰处,有一约几百亩的山地被围了起来。当地知情人介绍,该土地早在两年前被圈了起来,曾一度施工,但几天后停工,直到现在亦没有动工迹象。“据说是审批手续问题。”知情者说。
张金荣告诉记者,此处是云南白药集团在大理的一处地产项目。据媒体公开报道称,云南白药在大理的“双溪健康苑”,总投资38亿元,占地633.04亩,该项目借助云南白药中医养生方面的经验,打造国际高端养生项目基地。公开资料显示,其“是云南白药集团打造的集超五星级养生酒店、中华文化书院、企业养生会所和私家养生会所于一体的国际高端养生度假基地”。
不过,景区内的“烂尾工程”并没有妨碍别墅的销售。“基本上都卖出去了。”采访中,众多别墅项目负责人给出了记者一致的回应。
为何一路“绿灯”
大理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0年左右,“感通别墅”作为大理第一个旅游地产项目开始,各路地产商开始涌入大理,并以各大景区为驻扎,如今已形成“别墅围城”之势。
随之而来的,外界批评之声也愈演愈烈。
2012 年11 月7 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对包括云南省大理市在内的全国8个县市,因保护工作不力致使名城历史文化遗产遭到过度开发、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大理古城南门水库,因陈凯歌的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而建起高高的钢架建筑,被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直接点名批评,并被媒体多次曝光。
公开资料显示,针对近年来景区开发热潮,国家陆续颁布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等,禁止在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建设疗养院、别墅等与风景名胜资源无关的其他建筑。而在大理,2007年7月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开始实施;2013年6月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实施,对大理海西景区管理做出了严格规定。
其中,高尔夫球场建设、别墅建设均是国家划定的不可触及的“红线”。
本报记者在大理调查获悉,大理景区内大部分别墅项目通过了当地政府的审批,印证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房地产市场监督科的观点。大理白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对此称,该局仅是负责项目统计,不负责具体项目审批。
大理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上述别墅项目为文化项目,而非地产项目。而关于目前正在建设的别墅项目,该负责人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并对记者表示:“不要纠结于建设细节。”据他介绍,2012年4月28日,大理提出“保护海西”规划,此时间点是上述项目的“历史分割线”,目前别墅、高尔夫等建设审批均为大理此前规划遗留问题。而当地一地产商则认为,上述项目审批权已下放到区、县级部门,纯粹的地产项目无法获得审批,因此大都以“旅游文化产业”的名义得以建设。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
2025-09-2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