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策略:发债规模暴增助力规模发展,但需警惕资金风险
1、 融资来源:公司债规模同比增长127.8%,资金面保持充裕
除了在销售回款、银行贷款、信托资金来源的充裕外,百亿企业把握融资窗口期,大力发行公司债,累计发行规模较去年大幅增长127.8%,资金面整体宽松、资金成本有所下降。2016年以来,百亿企业灵活运用公司债、定增、中票和海外发债等融资渠道,最大程度保障发展资金需求。其中,1-11月,共计67家百亿企业发行4707.96亿元公司债,同比大幅增长127.8%,平均利率4.96%,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同期定增、中票与海外发债规模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在10月底公司债叫停后,绿地、金茂、融信等百亿房企转而发行中票、海外债等,利率分别为4.37%、3.7%和6.95%。
图:发债企业公司债平均发债规模、发行成本情况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fdc.fang.com
分阵营来看,超级阵营发债规模最高,第一阵营发债利率均值最低,大型央企发债优势凸显。根据统计,超级阵营发债企业发债规模168.5亿元,平均利率5.74%,主要是因为恒大两笔发债利率达到6.8%、6.98%,拉高了超级阵营的平均利率;第一阵营发债平均利率最低,为4.10%,主要是因为绿地、保利等大型央企具有发债优势,三家房企7笔公司债除“16保利04”利率4.19%外,均在3.8%以下。
此外,部分迅猛发展的百亿企业还借助永续债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满足资金需求,但应注意长期偿债风险防范。截止2016年11月底,共有18家企业拥有永续债,共计1796.8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40.7%。
2、 融资风险:发债规模大、销售业绩偏低且拿地激进的百亿房企,应加强风险防范
宽松的货币环境为房企有效解决了资金需求,但在房地产市场分化风险与泡沫化风险叠加的复杂形势下,依赖资金杠杆激进拿地、大举扩张的房企也在累积风险。为了提高资金安全性、有效防范相关风险,目前监管机构已暂停了房地产公司债的发行。在此背景下,研究组对百亿企业销售额、发债规模及拿地金额等指标进行综合衡量,判断百亿房企的销售业绩和发债规模能否支撑拿地成本、开发能力是否能够支撑未来发展,从而甄别百亿房企是否存在资金风险。
图:2016年部分百亿企业(发债额+销售额)/拿地金额和发债额/拿地金额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fdc.fang.com
研究组对部分百亿企业(发债额+销售额)/拿地金额、发债额/拿地金额的累计值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部分百亿房企存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其中,销售额与发债额两项总和仍与企业拿地金额规模相当的企业,资金紧张,如经营不当将遭遇偿债风险。经分析显示,建发、信达和融信等百亿房企的比值均低于1.3,销售额与发债额度加总才能勉强覆盖招拍挂拿地支出,谨需防范资金风险。其中,信达目前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均已处于高位,建发2016年平均拿地溢价率超过100%,融信也入手多个地王项目,或将存在高溢价项目去化受阻导致的资金短缺风险。
2025-09-26 07:10
2025-09-25 07:30
2025-09-25 07:25
2025-09-25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