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万丈资本采用“基金加资管”的模式,以小股操盘联动大资管提升资产价值。2016年2月万科旗下万丈资本以小股操盘模式(投资占比10%),联合香港李锦记斥资57亿收购的上海企业天地3期完成交割,并由万科担当项目的经营管理人;10月,又以23.75亿元收购凯雷地产基金旗下中区广场项目,拟对其物业的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等部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通过经营挖掘提升原有资产的潜在价值,为企业贡献更高的业绩。
三、防范和借助资本力量,事业合伙人、项目跟投等机制支撑业绩增长
2016年12月17日,恒大明确表示“无意也不会控股万科”;12月18日,在万科宣布终止收购深铁资产后,处在监管风暴的压力之下的宝能也有意退出万科股权角逐,至此,万科股权事件似乎已逐渐明朗化。但在过去的一年多,万科作为股权之争的漩涡中心,在资本鏖战中其经营受到较多负面影响,新土地项目获取受阻、合作伙伴和客户信心受损、团队稳定性受到冲击、信用评级下调等问题相继而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万科在众多资本的裹挟之下也已逐渐承认并积极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大化。
万科采用并购重组、拟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应对股权纷争。为了应对宝能系的“入侵”,2016年3月万科拟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引入深圳地铁集团,目前虽已终止,但当时被解读为对抗万宝之争的举动;8月,又以128.7亿收购印力集团96.55%股份,除业务转型考量外,也被外界指为应对股权之争的“B计划”。
万科通过并购,持续加码商业、物流、长租公寓和海外业务,做大做强多元化业务。商业地产方面,通过收购印力集团96.55%股权、收购上海中区广场项目等加强商业地产领域的布局;物流地产方面,则通过大幅并购的方式新增项目,持续扩大布局。2016上半年,万科物流地产业务新增9个项目,按万科权益计算的规划建筑面积约37.4万平方米;海外业务拓展方面,通过并购将英国伦敦市中心的写字楼Ryder Court收入囊中。
万科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和项目跟投制度在凝聚团队、提升效率和保障业绩方面作用凸显。2016年在股权事件的冲击下,与股东利益紧密捆绑的万科事业合伙人自觉维护公司正常运营,保障了其战略决策的高度执行,有效缓解了股权事件对业务的冲击;而项目跟投则有效维持了项目一线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为项目盈利和周转提供了保障。截至2016年6月底,万科累计已有192个项目实施跟投,实施跟投的项目从获取到首期开工的平均时间缩短了4个月,从获取到首期开盘的平均时间缩短了5.4个月,营销费用率持续下降。另外,万科还通过强化万科核心价值观、组织各类员工活动、管理层职委会走访和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方式改善员工职业感受,提高团队凝聚力,为公司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总结:
2016年,尽管处于股权之争的旋涡中,万科依然凭借卓越的抵御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创造了史上最好的业绩,强者风范凸显;同时坚定推进物业、养老、长租公寓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深入挖掘存量市场的、积极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万科在规模、增长速度、布局等方面持续行业领先,公司治理、业务转型方面也依然走在行业前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在“万亿大万科目标”的指引下,万科将阔步带领行业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
2025-09-26 07:15
2025-09-26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