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盘多推、老项目惜售的现象与房企历史通常采用的“少量入市、营造热销”的推盘策略截然相反。对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认为,限价令的延续使得下半年阶段性涨价的可能性降低,虽然通过拆分非毛坯修达到了涨价的目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在限价令下,分批开盘已经失去实际意义,因此,近期一次性推出大量房源的现象逐渐增多。
突围2
非毛坯改毛坯突破限价政策
非毛坯改毛坯,往往是在房价下行压力之下,开发商变相降价的一种营销策略,然而,在房价上涨压力与预售价格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商为了能够入市,先以毛坯房的价格通过审批,以此达到申报毛坯房,卖出“非毛坯价”,实现拿预售证和卖高价房两不误的目的,成为不少开发商变相涨价的一种手段。
借非毛坯改毛坯变相涨价
今年年初,通州某项目旧盘新开,当时推出的房源属于该项目二期,户型面积为85至130平方米两居和三居,均价21800元/平方米,为毛坯交房。而该项目半年前一期是均价为18000元/平方米的非毛坯修,二期非毛坯变成了毛坯后,项目的价格还明显上涨。对于非毛坯标准的调整,项目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二期与一期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产品类型,从非毛坯改毛坯是为了满足自己非毛坯的业主需求。”
在“国五条”北京细则落地后,北京市住建委暂停了对涨价楼盘的预售证发放,开发商想出的应对策略——把非毛坯修变成毛坯,这样既能达到变相涨价目的,又能符合限价政策要求,顺利拿到预售许可证。
在东五环外一项目售楼处,记者参观完样板房后,销售人员称,样板房只是给客户作为一个非毛坯参考,实际交楼标准仍然是毛坯房。记者注意到,该项目目前主推户型为140平米的三至四居,均价34000元至36000元/平米。而该项目上期为非毛坯标准,价格同样在34000元/平米左右。
重返毛坯时代
据悉,在本轮楼市调控前期,一些开发商将旗下的项目根据定位不同,采取非毛坯与毛坯搭配销售的方式卖房,如一部分非毛坯修,一部分毛坯,这样既能保证开发商的利润,也符合限价令。不过,随着限价政策出台,按照申报价格不超区域价格的规定,不少项目开盘时价格上涨明显无法过关,只能采用毛坯平价申报。
据悉,在近期入市的项目中,毛坯房已经成为北京楼市的主流产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出于减少二次非毛坯污染以及住宅产业化的需求,非毛坯交房产品在北京楼市日渐增多,然而,目前无论是别墅、改善还是刚需,毛坯交房日渐增多,已经成为不少项目规避政策的一种方式。”
该业内人士表示,从成交均价上来判断,非毛坯改毛坯之后房价得到了控制,但并不是从根本上进行了控制,开发商大都采取了取消非毛坯修、缩小公共面积或园林规划的支出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拉低房价,以此来制造房价稳定的错觉。此外,开发商因为限价问题而普遍采取毛坯房交楼的话,会让已经培育起来的非毛坯房市场陷入大幅倒退。
突围3
“期”转“现”避开预售监管
受预售证控制严格的影响,部分迟迟拿不到预售证的项目开始逐步加快工程进度,以现房取代期房销售,以便获得相对宽松的定价环境。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州、门头沟、朝阳等区域均有等待期房转现房销售的项目,业内称,现房限价相比期房没那么严格,所以部分接近可以转现房的项目都选择了转现。
2025-09-28 13:10
2025-09-28 12:05
2025-09-27 09:30
2025-09-26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