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金科股份的发展目标是先扩大规模,再追求利润。那么,对于如此居高不下的负债, 金科股份为什么依然能够融到资金呢?
“很简单,地产信托的繁荣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地产商需要,信托公司同样需要。”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在发行市场上,房地产信托项目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种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去发这类产品。”
的确,根据用益信托的数据,6月的最后一周,也就是流动性趋紧最为严重的一周,发行的40款产品中有13款为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67.34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60.8%。而在今年1至6月累计发行的465只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达到了1378.6亿元,超出2012年同期发行规模966.6亿元的约43%。
“产品卖得好,当然信托公司就愿意去推。”帅国让表示,再加上房地产业整体回暖的趋势,所以争相去抢也不奇怪。
而抢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成本降低,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率。2012年,在房地产一片低迷之际,中铁信托上半年就以82亿元的房地产信托实现行业领跑,其平均收益率也略微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记者注意到,通常知名的信托公司在发行房地产信托时,利率多数都能达到10%左右甚至更高,以四川信托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今年其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最高收益率平均达到11%,其中最高的达到11.6%,最低的也有10%;而中铁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只有不到10%,其中最高的10.8%,最低的是8.8%。
不过,这并非是最低的收益率,由华融信托发行的一款地产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只有7.7%。
对此,中投信托一位匿名人士说的话或许可以解释,“信托公司热衷于地产业,有其必然性,哪里有利润,就去哪里赚钱。但具体承担的风险有多大,则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
兑付压力或再延
的确,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的迅速扩张必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对于其他融资路径基本无望的上市房企来说,信托融资成为其扩张所必须依赖的通道。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行业兑付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今年年初,接近3000亿元的兑付压力一度成为各界对于房地产信托最大的关注点,然而两个季度过去了,风险依然没有爆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楼市回暖和买新还旧。
地产信托专家孙飞指出:“买新还旧是延长兑付风险的一个主要方式,只要信托投资人同意,就符合信托法规及信托原理。”从实际情况来说,信托产品实际上不存在刚性兑付,如果信托公司合规合法,恪尽职守,应该是信托投资人自担风险。
在他看来,“信托兑付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能否及时兑付,不能及时兑付则需信托投资人同意延期兑付。即使一个信托产品违约,也不可能拖垮信托公司。”
而根据2012年年报,金科股份综合的拿地成本为1289元/平米,商品房销售均价为7257元/平米,拿地成本约占其17.8%,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现兑付风险的问题也并不大。
与此同时,根据中铁信托在2012年7月推出的丰利1220期金科股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记者注意到,担保措施则来自金科投资持有的2795万股金科股份限售流通股作为质押,按照融资额度15000万元,对应每股质押价格为5.36元,而截至7月11日收盘,金科股份的股价为12.44元/股,也就是说,出现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也私下告诉记者,今年房地产信托大范围出现违约的可能几乎不会出现,“因为整个环境很好,但恰恰因此,并不排除个别因为尽职调查没有做好,急于推出项目而出现的兑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