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份首次提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到连续四天大手笔增持,万科的“事业合伙人”正在悄然加速入局。
6月3日晚,万科发布公告称,当天代表公司1320名事业合伙人的盈安合伙,通过深交所证券交易系统购入公司A股股份61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6%,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为8.42元/股,共使用约5.21亿元资金,这也是盈安合伙连续第4个交易日购入万科的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截至6月3日的4个交易日内,盈安合伙已斥资约12亿元买入万科1.34%的股份,超过万科原第二大股东自然人刘元生1.21%的持股比例,仅次于华润集团,成为新的第二大股东。
对于此次增持,业界众说纷纭:为了保证“B转H”顺利完成,防止管理权旁落,把员工和公司、股东利益高度捆绑在一起等。
猜想一:为“B转H”护航?
对于此次盈安合伙增持,业界普遍认为短期目的是为了提振万科A股价,为“B转H”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据悉,万科B于6月3日起停牌,随后进入现金选择权派发、行权申报、行权清算交收阶段,不再交易。按照规定,万科安排了第三方向全体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12.39港元,原持有万科B股的投资者,既可以继续持有股份,也可以选择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万科“B转H”成功与否仍存悬念,按照规定,如果最终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份数超过B股总股份数的1/3,“B转H”方案将不予实施,万科B股将继续交易。如果现金选择权申请未超过1/3,万科将向深交所申请B股股票摘除,并在取得港交所正式批准后,以H股形式在港交所上市。
随着海外融资成为国内房企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渠道,此次“B转H”对于万科发展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根据《财新网》报道,万科董秘谭华杰于6月4日在机构组织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万科在内地的融资成本为7%左右,而去年在香港发债的成本只有2.755%,在H股成功挂牌后,预计万科的融资成本将大幅降低。
北京格雷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冯立辉向记者表示,在目前股市信心极弱的环境下,通过公司管理层团队增持A股以提振B股投资者的信心,进而提高转板成功率,实际效果也许不会太理想。
事实上,除5月28日首次增持A股并带动股价上涨3.43%以外,随后四天股价均以阴线报收,截至6月4日,万科A收盘价为8.2元,已经低于万科“事业合伙人”首次增持的价位。
据悉,万科B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收报于12.41港元,高于现金选择权行权价0.02港元。冯立辉认为,理论上而言,选择现金行权的投资者在停牌前卖出股票显然更划算,这意味着剩下的B股投资者应该是赞成“B转H”,但如果万科A在未来数天持续下跌,有可能会导致一些B股的小投资者选择现金选择权“落袋为安”,给“B转H”的成功与否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
2025-09-26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