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工业园区,村民手中的居民户口簿
小李在浙江绍兴市打工超过10年了,但户口一直还在河南老家。不过,对于想落户在当地的小李来说,近日一则“好消息”让他兴奋不已。“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且我的条件符合标准,今年我就能申请落户。”2月29日,小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他口中的“好消息”是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推进城镇化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通知》中,最大的亮点是,在户籍迁徙实行的分类政策中,地级市落户首次得到放开。
“中国目前的区域发展并不平衡。这不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均所引起的,也与民生政策有一定关联。”昨日,区域专家徐长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而户籍制度最新的改革就能解决该问题。因为,其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和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的问题,促进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此举还将推动不少城市产业的优化布局、承接转移等。”
地级市户口首次开放
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最早要追溯到1958年,并由此产生了“常住”、“暂住”、“迁出”等一系列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户籍概念。但改革开放以来,两亿多人开始在注册地之外的城市学习或工作,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各城市、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这些注册地之外的居民在就业、福利乃至购车和购房中都或多或少地被“区别对待”。
这些情况,都让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声音愈发“响亮”。不过,从历史脉络看,早在2001年,《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就提出了县级市户口迁徙标准,但当时的范围还相对较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问题。随后在去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明确表示,“正在出台文件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终于在今年2月23日,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与2001年的“版本”有所区别的是,《通知》在县级市之外,又加上了“设区的市”开放户籍迁徙。
事实上,在专家看来,中国户籍制度也不得不进行改革,因为现有的制度或已在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副总裁郑联盛日前撰文表示,按照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要素总要从收益低的部门流向收益高的部门,劳动力也总是从效率较低的农业和农村部门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迁徙,这是中国人口红利的重要体现。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
2025-09-24 12:14
2025-09-23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