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的一年开始了,一些地产大佬、专家学者,开始预测2018年的楼市和地产行业。
这种预测,近20年都有,而最终的结果是:
某些大佬的预测,和当年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被啪啪打脸。第二年再预测,还是错的……
如果某些房企不幸相信了他们的判断,按照预测去进行战略规划,或者调整产品结构、销售节奏,那可就惨了。
问题来了。
按说这些大佬都是专业人士,进行预测的时候,也都是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的,为啥就会预测失败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房企在进行战略决策的时候,如何保证自己对未来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明源君认为,知道了什么是错的,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对的。
明源君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说,为什么有些地产大佬的预测,永远都是错的……
01
对我国国情认识不够深刻
用纯粹的数字模型来预测
这类错误,经济学家、教授们容易犯,少数房企的董事长、总裁也犯过。
他们得出过“崩盘”、“拐点”、“下跌20%”等等错误结论。害得想扩大规模的房企错过冲规模的机会,该买房的刚需错过买房的机会。为什么呢?
最天真的一帮人,是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供需模型等,来套中国的现实,得出结论。
次天真的一帮人,就是根据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来对中国进行分析。
比如,因为日本的楼市在某个时刻崩盘了,就认为中国同一数据接近那个高度时就危险了。
还有,因为美国次贷危机是在某个数字模型下发生的,就用这个模型来套中国。
下图是日本的地价曲线。
而比较接地气的,则是用中国过去几年的数据,来预测未来。
比如,认为中国过去几年形成了某种规律,比如3年周期,就认为这种规律一定会继续轮回。
用这3种方法做预测,当然会错,错就错在:
没有认识到我国的国情,没有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中国的地产市场的特点,就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调节市场的能力,在2017年新一轮调控政策全面落地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更加全面、细致了。
影响市场的,无非是3个方面:供应、需求、大众的预期。
先来说供应,供应可以分为新房供应、二手房供应。
影响新房供应的就是土地供应。每个城市的土地供应方,事实上就是地方政府,供给多少土地,什么时候供给,是可以计划的。
二手房供应,在2017之前,并不能直接控制,但2017年众多城市出台了“限售”政策:3年或者5年不准卖。也就把二手房供应纳入了管理范围。
新房的价格,此前本来只能通过调节供需来控制,在2017之后,则可以直接通过“限价”来实现。而新房售价又影响二手房市场的房价。
再来说需求。对于地产市场来说,真实需求是需要房子,又有购买能力、购买资格的人。
增加限购条件,就可以减少有资格购买房子的人;放宽限购条件,有资格购买房子的人就会增加。
收紧限贷、增加首付,有购买能力的人就会减少;放松限贷、减少首付,有购买能力的人就会增加。
最后说预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房企、买房者,都对中央政策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政府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预期。
既然供给、需求、预期,政府都可以进行调节,调控已经进一步细化。这个时候,再研究过去、建立模型来进行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细读中央的各种报告、地方的规划文件,因为那里面就藏着中国地产市场的未来。明源君此前就解读过中央报告,和北京、上海的未来规划。
2025-09-25 07:30
2025-09-25 07:25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