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北京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市场研究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为什么有些地产大佬对楼市的预测 永远都是错的?

来源: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18-01-05 08:44:55
[摘要]某些大佬的预测,和当年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被啪啪打脸。第二年再预测,还是错的……

新的一年开始了,一些地产大佬、专家学者,开始预测2018年的楼市和地产行业。

这种预测,近20年都有,而最终的结果是:

某些大佬的预测,和当年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被啪啪打脸。第二年再预测,还是错的…… 

如果某些房企不幸相信了他们的判断,按照预测去进行战略规划,或者调整产品结构、销售节奏,那可就惨了。

问题来了。

按说这些大佬都是专业人士,进行预测的时候,也都是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的,为啥就会预测失败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房企在进行战略决策的时候,如何保证自己对未来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明源君认为,知道了什么是错的,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对的。

明源君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说,为什么有些地产大佬的预测,永远都是错的……

01

对我国国情认识不够深刻

用纯粹的数字模型来预测

这类错误,经济学家、教授们容易犯,少数房企的董事长、总裁也犯过。

他们得出过“崩盘”、“拐点”、“下跌20%”等等错误结论。害得想扩大规模的房企错过冲规模的机会,该买房的刚需错过买房的机会。为什么呢?

最天真的一帮人,是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供需模型等,来套中国的现实,得出结论。

次天真的一帮人,就是根据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来对中国进行分析。

比如,因为日本的楼市在某个时刻崩盘了,就认为中国同一数据接近那个高度时就危险了。

还有,因为美国次贷危机是在某个数字模型下发生的,就用这个模型来套中国。

下图是日本的地价曲线。

05084318572ef85fa98778.png

而比较接地气的,则是用中国过去几年的数据,来预测未来。

比如,认为中国过去几年形成了某种规律,比如3年周期,就认为这种规律一定会继续轮回。

用这3种方法做预测,当然会错,错就错在:

没有认识到我国的国情,没有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中国的地产市场的特点,就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调节市场的能力,在2017年新一轮调控政策全面落地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更加全面、细致了。

影响市场的,无非是3个方面:供应、需求、大众的预期。

先来说供应,供应可以分为新房供应、二手房供应。

影响新房供应的就是土地供应。每个城市的土地供应方,事实上就是地方政府,供给多少土地,什么时候供给,是可以计划的。

二手房供应,在2017之前,并不能直接控制,但2017年众多城市出台了“限售”政策:3年或者5年不准卖。也就把二手房供应纳入了管理范围。

新房的价格,此前本来只能通过调节供需来控制,在2017之后,则可以直接通过“限价”来实现。而新房售价又影响二手房市场的房价。

再来说需求。对于地产市场来说,真实需求是需要房子,又有购买能力、购买资格的人。

增加限购条件,就可以减少有资格购买房子的人;放宽限购条件,有资格购买房子的人就会增加。

收紧限贷、增加首付,有购买能力的人就会减少;放松限贷、减少首付,有购买能力的人就会增加。

最后说预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房企、买房者,都对中央政策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政府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预期。

既然供给、需求、预期,政府都可以进行调节,调控已经进一步细化。这个时候,再研究过去、建立模型来进行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细读中央的各种报告、地方的规划文件,因为那里面就藏着中国地产市场的未来。明源君此前就解读过中央报告,和北京、上海的未来规划。

02

受自己身份限制

无法真正客观看问题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钉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每个人都更容易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每个人都不想否定自己的过去,最终就会为自己的身份所影响,而无法真正客观地看问题。

具体到地产,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地产人更容易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得出好结论

地产人如果同时看到100条信息,50条唱多的,50条唱空的,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对40条唱多的信息有深刻印象,而唱空的信息能记得的,可能只有10条。

他们最后更容易得出一切都好的结论。

二、纯粹的研究者,不了解真实情况,容易纸上谈兵

许多学者,没有真正做过地产,也很少接触一线,很容易纸上谈兵。

举例来说,一个城市如果旧改、一二级联动比例很大,那么只研究招拍挂的数据就无法得出正确结论。而在限价情况下,分析房价涨跌,其实意义也不大。

还有,二手房交易,真实成交价格和登记价格,实收房款和合同房款,有差距;签约时间和过户时间,也有差距。不明白这些情况,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三、为自己历史所累,执着于自己的错误

很多人不理解有的大佬10多年唱空都错了,仍然年年坚定唱空。

其实这件事情也好理解:

人总是会为自己的历史所累,如果历史包袱太大,他们甚至不会接受现实,因为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历史合理化。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图书管理员,会觉得监狱里比外面更好。有的杀人狂魔,也会为自己的恶行寻找理由。

050847033336161b1e4575.png

03

太在乎“名”

把复杂的事情刻意简单化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简单的结论容易传播,比较极端的结论更容易传播。

于是,许多人为了出名,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中立的结论极端化,其实他们自己也不信……

比如,说某一年房价会下跌,本来有好多前提,比如:

1、  当前调控政策基本不变;2、土地供应数量不变……

这些前提有一个不成立,房价下跌的结论就不能成立。但为了把结论简单化,某些人就会直接提出“房价下跌”的观点,广为传播。

当然,还有少数人是真的认为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举例来说,北京整个城市类似于摊大饼,一圈圈向外,越接近中心资源房价越贵,地段就是一切。

而深圳更类似于多中心结构,每个区域都有区域中心,同一地段不同的小区房价差距也很大。

可是就有学者,在分析深圳房价的时候,以南山为中心,画圈来进行分析……

事实上,在分城调控政策落地之后,目前各个城市彼此之间的差异正越来越大。

以后的城市分析,不能再按一二三线简单分析,也很难彼此类比,得对具体城市进行具体分析。

而在同一个城市圈内,也不能按照到中心的距离,进行简单的区域分析。

以东京都等城市圈的发展来看,即使距离相同而且都有地铁,少数没有独特产业定位的地方,房价是类似距离区域的1/2。

04

试图用自己的预测影响结果

大家都知道测不准原理,预测本身能影响结果。地产行业也不例外,有一种人不是在预测,而是在引导。

一种是正向引导。比如,他看好某一市场,希望更多人和他一起干。

另一种则是居心叵测的。他们明明看好某个市场、某个时间段,却故意要放出不好的预测来,好独占这个市场。

比如,放出“三线危险了”的风,自己却去三线储备下大量土地;放出“拐点”、“小年”等判断,自己却拼命在全国扩大规模。

结语

明源君最后来说说,房企如何才能对未来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注意以下5点:

①要绝对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报告、规划,特别是不同年份措辞的变化。

② 对标杆房企,不要听其言,而要观其行。看他们怎么发展变化,而不是听他们的总裁讲了什么。

③ 要跳出自己的过去来看问题。不要为自己过去的优势、区域所局限,也不要为自己过去的言行所累。要把自己放空到一张白纸来思考问题。

④ 到一定规模。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角色必须要分开。董事长不能牵扯到具体的经营行为里去,否则很容易判断失误。

⑤ 要有后手,要把客观条件可能的变化一条条列出来想,要做好最坏状况下怎么应对的方案,不能自欺欺人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前提全部都能实现。

分享到:
责任编辑:肖硕丰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2. 2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3. 3一骑绝尘!电建地产泷悦·玖宸荣获北京金秋别墅市场“三冠王”
  4. 4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5. 5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6. 6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7. 7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8. 8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新闻推荐

  1. 1一骑绝尘!电建地产泷悦·玖宸荣获北京金秋别墅市场“三冠王”
  2. 2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3. 3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4. 4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5. 5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6. 6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7. 7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8. 8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9. 9魂取东方、形见世界,金茂越秀联袂呈现北京豪宅市场新标杆
  10. 10天恒集团挂牌转让111套房产 总价超3.3亿元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