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位于北京大栅栏、琉璃厂之间的杨梅竹斜街。
“西城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上,已经把拆迁模式彻底废除了。”昨天会议一开始,作为主持人的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劲松针对“拆迁”这个字眼做出特别说明。
近期,针对即将实施的什刹海文保区的保护中,也传出要拆迁的传言。
他认为,西城区在探索新模式时,杨梅竹斜街的保护项目取得一定的进展和经验。
试点
杨梅竹斜街三成住户选择搬走
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按平等自愿、协议腾退方式进行了人口疏解和空间的腾退,采取的是货币补偿及定向房安置方式。在2011年6月到8月间,和2012年的3月到5月间,分两次进行了集中腾退。共有529户居民选择腾退,约占腾退数的30%。其中有418户选择房源安置,总计使用房源547套。
家住杨梅竹斜街106号院的孙兴芹选择留下,大院里16户居民有6户选择搬走。
“主要是我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还是留在这里去医院方便点。”孙兴芹回忆,当时,工作人员到院里来通知疏解政策,她说出意愿,工作人员并没强求。
106号院里的洋灰地面现在砌上了砖地,孙兴芹原本漏雨的家,如今加盖了一层屋顶,屋内地面也砌上了砖,墙砖和立柱也重建了,替换掉已烂掉的墙砖。“这些都是政府掏钱搞的修缮。”
对于杨梅竹斜街腾退后的房屋,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这位负责人说,他们目前提出“平移”方案,就是拿出空房,把几个院没走的人家集中起来,搬到一个院里,这样就可腾出一个整院利用。目前,四合院平移的试点院落(炭儿9号)设计方案已完成,计划7月中旬施工。
推广
什刹海将推整院自愿腾退
“拆迁”和“腾退”如今已成为即将启动的什刹海地区居民们最关心的事。“那什刹海拆迁工程居民留多少人?”一位什刹海地区的居民们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