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至2015年,这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年代,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27.29万亿元,年均1.6万亿元。
不过,这些钱也不全是地方政府的收入,现行土地出让收入为“毛收入”,包含征地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出让前期开发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等,这类支出为政府在征收、储备、整理土地等环节先期垫付的成本。
如果减去这些成本,能否算一算地方政府能够到手的“土地利润”到底有多少?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后统计出,自2003年的1799.1 亿元到2014年的 8988亿元, 这12年间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纯收益约为70433亿元,年均5869亿元。
而从2003年到2014年,这期间的土地出让总收入约为23.55万亿元,总体来看,这12年间土地出让纯收益占到总收入的29.9%。
官方说法与民间研究
虽然有不少学者和业界人士对土地财政诟病已久,但民间有关土地出让纯收入问题的研究却很少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官方较少公布这些数据,只能从各类材料中抽丝拔茧方能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