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未上市公司跻身十强,显示出绿地的实力,也更凸显出登陆联交所的重要性。绿地公告称,此次交易之后,上市公司将拥有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本平台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盛高置地主营中高端住宅、城市综合体及高端旅游地产,其与绿地同出自上海,目前进入国内10个城市,拥有近47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
根据张玉良此前公开说法,绿地准备将海外及酒店业务注入壳公司。“这只是开始的设想,哪些资产装进去,装多少,还没最后确定。”绿地人士说。
加速出海
绿地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其加速出海奠定坚实的资本后援。正在调整地产架构的绿地,其商业地产的比例在逐年提高。2012年中,张玉良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首度提出,在两年内将绿地的商业地产比例调整到40%-50%。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牺牲掉利润及回款速度,也是绿地出海的最直接动因。
从今年年初的房企融资情况看,包括融创、绿城、碧桂园在内的众多内地房股均有融资动作。CRIC分析师朱一鸣认为,房企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银团贷款及发行票据和债券,融资成本一般不超过10%,远低于内地信托、基金等15%以上的成本。从长远看,绿地也需要这样一个海外平台。
此外,海外的金融产品也更匹配绿地的商业地产战略,因为当前内地的融资方式并不适用于商业地产,如银行贷款、信托和债券等,均有贷款期限和回报率或公司控制权的要求。而在更为成熟的西方地产市场,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看做为商业地产量身打造的融资方式,却在中国遭遇难产。绿地奔赴香港则可化解这种尴尬。
“香港是最好的窗口,绿地要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公司,必须走出去。”绿地人士如是说。
不少房企如万通、万科、首创等,均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走出去”,但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绿地的实质动作其实更大,“它在韩国济州岛的项目早就开始卖了。”这个占地1000亩的旅游度假大盘,是目前中韩两国最大的地产合作项目,韩国总统李明博曾在去年出席了该项目的签约仪式。
除了韩国,绿地的触角已经延伸至欧洲、澳大利亚等地,涵盖酒店、住宅等多种业态,扩张速度惊人。“利用中国市场资源实施全球化战略”是张玉良一贯的理念,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更长期的收益,也带来实在的眼前收益。 201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境外旅游消费国。所以绿地出海的第一选择是移民群体较为青睐、中国游客及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及城市。“这是一种既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又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并且风险可控的商业模式。特别在国际化初期。”张玉良说。
商业地产野心
绿地出海固然有多重考虑,国内地产调控的不确定性也是原因之一。在区域扩张的同时,绿地的地产产业链也在延长。
善于谋划的张玉良让绿地成为一家综合型企业,在地产领域,他也不可能错过商业地产这个大蛋糕。绿地房地产体系中,商业地产目前比例不到40%,而两年内,张玉良希望这一数字达到40-50%。
目前,国内主要针对住宅市场的调控已经陷入僵局。在张玉良看来,这是因为“用了较多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很少,方法不够好”。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
2025-09-2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