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站一街”拆迁项目被纳入“千亿土地储备项目”,并被称为其中最大的单体土地储备项目。
据杨光介绍,早在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曾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征集过一次名称,当时“也征集了不少名称,但后来还是觉得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比较符合最开始的初衷”,所以一直沿用了这个名字。
虽然名称早已确定,但拆迁工作并没有打着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的旗号。《拆迁方案》显示的“拆迁人为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通州区分中心”。
同样是在拆迁启动之前,北京市通州区修改了城市规划,并在2011年年中的时候,宣布将此前“一核四区”的城市规划,变为“一核五区”,最新加入的就包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当时,北京市通州区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作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三年见框架”。
由于当时“土地储备中心投入的资金也是到银行贷款的,到了目前,已经是需要还款的阶段,所以在去年年底,我们推出了一些上市地块回笼资金,这些地块主要集中于整个区域的北部”。杨光透露,先把北部的地块拿出来上市,“主要是因为这一块的条件比较好,没有滞留户,前期的征地手续等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具备上市条件。”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年底,北京世纪鸿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用9亿元在这里竞得一块地;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则以7.8亿元、6.4亿元的价格,竞得了这里的两块地。
“我们也没有想到地块推出以后,市场这么热闹,很多家大企业都很关注。”杨光告诉记者,万科一位项目经理私下表示:“从这里上高速到CBD,全程没有一个红绿灯。”所以万科下决心要在这里拿地。
据杨光估算,万科竞得的地块楼面价已经高达1.4万元/平方米,未来“卖不到2.5万元/平方米,可能是赚不到钱的”。
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招商科科长王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将要建设的是一个人口规模达到20万的新城;在街区规划层面,将打造“一轴两带五组团”,“一轴”是指连接轻轨站点的商业轴,“两带”是指产业发展带和生活居住带。
王晗告诉本报记者,此前已经推出的地块,以及今年下半年即将推出的地块,主要集中于产业发展带,这个区块占整体的1/3,有1400多亩地。
但根据杨光和王晗的介绍,虽然处于产业发展带,但万科、首开、北京世纪鸿等公司拍得的地块,将主要用于开发住宅和商业综合体。
在整个产业发展带上,目前计划引进的与产业相关的项目,主要包括生产ERP软件的德国公司SAP的智慧城项目,以及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项目。还有一个上合组织中心的大项目,但似乎与产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