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政策还是很不错的。”5月23日,北京环渤海总部基地管委会规划科科长杨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住宅拆迁在2011年11月份启动的时候签约率就达到95%~96%,还剩下280多户没有拆,他们都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宅基地没法认定,或者家庭内部产权人不清晰。”
根据杨光的介绍,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共拆掉了14个村、5400多户、约16800人。
对企业拆迁,《拆迁补偿方案》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补偿标准:年纳税额超过1800元的企业,按照经营面积给予800元/平方米的一次性停产拆迁补偿;年纳税额在1000~1800元的企业,按照6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偿;而年纳税额低于1000元的企业,则按照4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偿。
北京市通州区史志办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的非住宅拆迁一共涉及2071户,拆除企业面积150万平方米,协议补偿总额达到62亿元。
与住宅和企业拆迁相比,饱受更大争议的是腾退农田土地。同样来自北京市通州区史志办的统计资料,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在拆迁过程中“腾退大田土地”13149亩。
根据杨光的说法,“大田土地”就是“老百姓的确权地”。“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土地确权了,很多大块的土地从个人的手里流转到集体手里,可能种植了一些农作物,很多地都承包多年,要给予一定补偿。”杨光表示。
“以前这里都是种庄稼的好地,几年之前不让种了,变成了荒地,再后来长了一人多高的草,就变成废地了。”次渠二村王姓村民表示。
杨光告诉本报记者,在最初编制的时候,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的一级土地开发成本预算为257亿元,“后来随着市场变动,调到360亿元”,这个成本预算包括“整个土地的拆迁费用,保障房的建设费用,还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的费用等”。照此推算,环渤海总部基地一级土地开发平均成本为2091.81元/平方米。
总部基地的前世今生
“2009年年初的时候,当时的北京市委领导到这里调研,提出来要在这里建设一个面向环渤海地区的总部聚集区,当年下半年我们就启动了当时叫作‘两站一街’的一级土地开发项目,‘两站’是指地铁亦庄线终点站亦庄火车站以及次渠站,‘一街’是指站前街,规划了一块商服地块。”杨光告诉本报记者。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0年年初,“两站一街”拆迁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规模大约为100万平方米,到2011年年底,安置房建成交付使用。“涉及14个村的拆迁,当时考虑如果是周转安置的话,周边没有很多的房子,老百姓可能找不到地方租房,而且会把周边房屋租金抬得很高,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先建安置房。”杨光表示。
2011年11月,“两站一街”拆迁项目正式启动。
在拆迁启动前,北京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委、财政部联合于2011年5月下发文件,推出了“千亿土地储备项目”。资料显示,北京市计划储备、开发、结转22000公顷,年度新增2500公顷,年度完成开发4000公顷,年末结存20500公顷;2011年北京市安排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000亿元,其中土地储备机构投资800亿元(市级350亿元,县区450亿元),企业投资200亿元。
7小时前
7小时前
7小时前
7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