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通州区运河核心区IV-06地块及IV-07地块进行现场招标。由于竞价房企给出的投标价格均低于招标底价,两块地全都流标。据悉,现场4家投标房企分别金辉、金地兴业、禹洲、保利。
北京土市现降温苗头,限价政策暂时无取消可能
北京15日出让的两幅用地均为商办用地,以招标底价来算,楼面价为1.13万元/平方米,现场投标的房企出价最高值为10005元/平方米。而这周边的通州区运河核心区西海子棚户区Ⅶ-15地块于2012年6月11日成功出让,成交楼板价为1.18万元/平方米。相对比之下,北京新出让的地块条件并不算差,但市场接受度却不高,很可能受到北京限价政策影响,该市土地市场已然出现降温的苗头。
4月以来,北京以控制房价工作为重点,严格执行限价政策,收紧预售证审批把关。政策持续已接近满月,北京获批预售证数量环比下降两成,而且北京限价政策已升级,房价涨幅事关政府官员“乌纱帽”,北京副市长亲自对预售证审批签字。短期来看,限价政策没有取消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土地市场此前高价地频出、高溢价地块频繁的火热场面或将不再。
两大矛盾将促使当前四处高价地的疯狂局面逐步平复
我们认为下半年后,一二线城市遍地高价地的疯狂状态应当会有明显平复,其主要的判断依据是当前企业拿地环节存在的两大矛盾。
其一,大幅攀升的地价与被限制涨幅的房价之间的矛盾。
企业敢于高价拿地、甚至以高于当前住宅平均售价的水平拿地,其实质无非是赌项目上市销售时房价已上涨到其成本线以上,客观上讲,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房价一路高涨的一二线城市,这样的对赌企业大多都获得了成功,但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断升级,政策渠道从原先的市场手段开始向行政管控转变,房价单边向上的格局确实已很难重现,这使得部分成本过高的项目需要等上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正常去化。
从近两年的行业经验来看,高价地项目通常能在3年左右保证不亏本地消化完毕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而在当前这样一个全行业高周转的时代,高价地项目无疑将拖慢整个企业的资金循环,典型例子如中海地产在上海长风的高价地项目——紫御豪庭,其从拿地到上市的周期长达32个月,而2011年至今中海在全国的项目开发平均时间大约在12-20个月,这也就是放在项目遍布全国的中海,加上近年来中海整体周转速度有明显提升,因此单单长风项目的拖累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同样的事情放在一家规模较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身上,则情况将有可能完全不同。
2天前
2天前
2025-09-25 07:30
2025-09-25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