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抱“大捞一把”侥幸心理
●严跃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
开发商涨价,既是市场策略的驱动,也流露出借市场行情“大捞一把”的侥幸心理。如果价格在政策加码后有一小幅回落,开发商未来的定价策略将面临两难。无论从市场本质还是企业形象角度看,涨价只会带来负面影响,而无助于企业竞争力及市场份额的提升。转变经营战略,以有竞争优势的市场定价来取代盲目的高价,是目前开发商亟须掌握的。
目前房价上涨过快已成共识,但新一届政府将会在控制房价上继续进行政策加码,控房价的问责制也使各级部门不敢懈怠。从这个角度看,购房人入市时间点应稍为延后。待政策加码略有成效后介入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房价过高,购房者经济压力太大,不妨考虑租房这种方式。目前租房有两重好处,一是规避高房价带来的生活成本,二是能为继续观望提供相对充裕的空间。
■ 个案
燕京航城 价格上涨“步步惊心”
这一年来,燕郊房价扶摇直上,燕京航城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燕京航城位于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神威北路与燕灵路交会处,从2008年一期开盘至今,已推出6期产品,吸引了大批在京工作人员入住。
3月21日,燕京航城6期39号楼开盘,共推出300余套房源,户型为55-96平米一至三居。其中二、三居单价都在万元左右,一居室则已达10500元/平米。
据了解,今年1月燕京航城推出过一批房源,当时均价在8500元/平米。而反观燕京航城这一年来的单价变化,从2012年3月的7200元,到2012年7月份的7800元,再到2012年12月份的8500元,燕京航城价格小步快跑,可谓是“步步惊心”。
“3月20日,售楼处门前刚贴上‘项目不具备开盘条件,暂不开盘’的通知,没想到第二天就开盘,燕京航城开盘前不排号,只能在开盘当天排队选房,真是措手不及。”一位购房者无奈地表示,虽然同样的房源相比春节前价格都有所上涨,但是这次还是希望能够尽量挑到合意的房源。
■ 记者手记
涨价,谁给了“房先生”底气?
房价先生,姓房,名价,爱好涨,人生经历几起几落、坎坷向上,平时常念叨的一句话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如果给北京房价一个拟人化的描述,上面这句话应该还算准确。
2013年年初,或者说从2012年年中开始,北京房价不同程度地进入一个上扬的轨道。记者接触到的许多人,也开始感慨房价上扬的速度,不过有的又身不由己似的加入购房队伍。
“给我一个房价会降的理由。”面对涨势,永远会问“现在买房合适吗”的人们,现在似乎也很着急,又有些无奈。买房人要买,卖房人要卖,面对售楼处络绎不绝的场面,面对整个大市的回调,许多楼盘营销负责人包括开发商高层,似乎也看不到房价会降的理由。做生意不是做慈善,涨价似乎已经是理所应当。
成本在上升,包括企业管理运营成本、包括土地重置成本;供求关系并未改善,许多楼盘依然是供不应求,年轻的男青年背后有丈母娘,已为人父的男人面前有长大该上学的孩子;等等。
但是房价的上涨,又不是绝对必然的。“去年初,你让我涨价我都不涨。”一家楼盘的营销负责人说,当时的预期是市场不明朗,开发商资金压力大,买房人观望情绪正浓,“谁能给我一个涨价的理由?”
大市决定着单个的楼盘,大势则决定着大市。势,纵向是一种预期,横向是一种氛围。真正能让房价跳出“涨价—追涨—调控—降价—市场回升—涨价”这样一个轮回的,恐怕还是大势。
远的来说,再过15-20年,当那时的年轻人面对父母给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留下的两三套甚至四五套乃至更多的房子,房价还会那么涨吗?
近一点,如果随着众多保障房建成入市,开始影响到市场供求,房价还会这么涨吗?如果整个金融环境开始上行,资金从房地产领域外流到股市等投资领域,房价还会这么涨吗?
再近一些,如果那只看得见的手再出重拳,房价还会那么涨吗?
盯着房价的一时,更应该盯着房价的大势。与其都集中于对一地一时房价的抱怨,不如更通盘考虑,就推动大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