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纪睿坤 北京报道
国务院督查组返京不到一周,一则“海口限购令虚设”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外界对调查组的最终结果望穿秋水。
“部分地方限购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打擦边球、监管不严等情况,是此次督查发现重点问题之一。”8月17日,一位参与督查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此,上述人士亦表示,督查下去发现另外两大问题有,个别城市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地方在执行中央调控政策时大打折扣,影响购房预期。
据本报了解,由于此次督查的规格较高,报告撰写得较为严厉,对于督查中发现的新问题,上述参与督查的人士称,“都将如实的反映在报告中。”
与调查结果相关联的是,未来是否会有进一步的房产调控政策的出台?
北京住建委人士对本报记者称,“目前来看仍是强化原有的调控政策,是否出台新政,还需要看中央层面的风声。”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务院督查组地方楼市调控之时,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十二五”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紧锣密鼓的推进住房顶层设计;与此同时,有关房产税试点的改革步伐亦再加快研究之中。
全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亦认为,包括限购在内的行政性调控政策的执行成本较高,在土地财政、房地产相关税费萎缩的背景下,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未来应该加强住房的顶层设计,以经济手段调控楼市”。
房价上涨之忧
6月份住建部监测的90个重点城市房屋成交量创去年2月以来的新高;部分城市的房价下行趋势放缓,有的还出现环比上涨的情况;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地价也出现了环比上涨的情况。
上述参加督查的人士透露,近期楼市回暖和部分房价上涨的成因分析,是督查组此次督查的一个重要目的。
而从各家媒体督查组座谈、询问的内容亦显示,“房价是督查组最为关心的问题。”
根据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给本报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6月份住建部监测的90个重点城市房屋成交量创去年2月以来的新高;部分城市的房价下行趋势放缓,有的还出现环比上涨的情况;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地价也出现了环比上涨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发布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统计显示,6月房地产价格呈现环比上涨城市达到25个。
与此同时,6月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为10%,创下今年的新高,诸如北京、广州等多地更是密集现“高价地”。
更让调控主管部门担心的是,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重庆、南京在内的多个大城市6月房价总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市场对房价走势的预期发生波动,后续房价上涨的压力也将增大。
“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这一说法已成为调控部门的共识,也影响着房地产调控后续走势。
不过,在国务院督查报告尚未出台之际,本报记者采访发现,地方政府也仅是强调从紧执行调控,不敢轻易“出牌”,开发商也多选择以观望为主,不对项目销售做出过多调整。
以位于北京顺义改善型购房产品的代表,金融街·金色漫香苑为例,虽然一期热销,但拟推出的二期产品,“定价却依然保守、理性。”
北京金融街奕兴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华称,在信贷、楼市微调等诸多信号下,刚需提前释放,预计传统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将不存在,而年底将是房企密集支付建筑商、贷款利息等密集期,后续的市场不容乐观。
地方政府微调频频
针对武汉上述“微调”有无得到督查组的指示,武汉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不了解,不方便透露。”
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房价波动,上述参与督查的人士表示,微调甚至放松现有的政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完全统计初步表明,在国务院督查组督查之前,全国有近40个城市对现有的楼市调控进行微调。
本报记者综合各督查组督查报告会显示,督查组对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市提出了批评、整改意见。
以湖北为例,督查组组长、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表示,个别地区的政策调整与当前调控精神不符,部门间横向配合不够,存在调控具体实施细则规定不完善等问题。
被列为督查城市之一的武汉,6月楼市量价齐增,商品房成交量12108套,创25个月以来成交新高,成交均价为6334元,环比上扬0.5%。
据悉,去年年底,武汉市在“单方缴存公积金职工的贷款限额标准”及“普通住房标准”上即作出相应调整,以支持单身购房群体及刚需。今年上半年,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又宣布调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单方缴存人可申请最高额度60万元的政策;缩短商贷转公积金贷款的时间,让刚需族受益。
针对武汉上述“微调”有无得到督查组的指示,武汉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不了解,不方便透露。”
“地方政府微调、放松政策,督查组已要求其整改,并将如实反映在督查报告内。”上述人士介绍,本次督查的规格较高,督查报告也写得较为严厉。
穆虹表示,房地产调控仍然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一旦出现任何形式的放松,我们几年来的调控成果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必须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