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多数房企未迎来收获期
在这波来势汹汹的“跨界潮”中,记者发现,少数房企非地产业务收入已经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以复星国际为例,这家最初以地产作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如今已经发展成一家包括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的综合型企业。2013年星国际实现营业总收入约510.16亿元,其中地产业务平台贡献约113.61亿元收入,仅占公司整体收入22%;在同期55.1亿元净利润中,地产业务贡献20.3亿元的净利润,占比为38%。
绿地集团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业务经营收入1727亿元,其中房地产主业实现预销售金额为835亿元,公司也逐渐转型为涵盖房地产、能源、金融等领域的综合型企业。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刚开始多元化业务转型的房企,非地产业务经营收入的贡献依然微不足道,多数还处于亏损边缘。以恒大地产为例,2013年报显示,公司于去年10月31日以1.09亿元收购矿泉水厂,亚冠决赛上首度推出恒大冰泉,去年11月、12月,矿泉水业务为恒大带来2205万元收入及1039万元亏损。
“至今为止,我认为尚没有一家房企真正地完成多元化转型。”欧阳捷告诉记者,万科提出向城市服务商转型,推出“五菜一汤”,甚至入股徽商银行挖掘社区金融潜力,但这些业务在财务报表上并没有提供明显的收入贡献,更不用说提供利润。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恒大等企业身上,大多数朝着多元化转型的房企并没有找到理想的盈利模式。
“即便是如复星这种初步转型成功的企业,它旗下的产业很多,但几乎没有一项是处于行业的龙头地位。真正成功的综合型企业如和记黄埔,它的多元化业务在各自领域都处于前列位置。”欧阳捷认为。
优势:资金实力与客户资源
尽管成功转型的房地产企业仍屈指可数,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房地产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庞大的业主数量,是其实现多元化发展最有利的条件。
薛迥文认为,“在中国的实体经济领域,房地产企业无疑是资金实力最雄厚的选手之一。”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客户,这些人未来很可能成为企业新业务的潜在消费者。”欧阳捷告诉记者,包括新城控股在内的大型地产商已经看到其中的机遇,纷纷通过收集业主数据,用大数据的思维进行分析,从而挖掘业主需求制定多元化计划。
同时,多元化经营也有利于房企在地产供应过剩的时代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恒大为例,公司不仅能通过为旗下楼盘提供恒大冰泉直饮水功能、音乐电影服务以及哈佛医院的医疗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跨界”经营也能为恒大未来的住宅销售带来更多渠道。
2025-09-25 07:25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