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2005年至2013年期间,约50家开发企业先后以借壳或直接IPO方式上市,并主动在大中城市进行战略布局。未能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房企在强大的资本驱动型对手面前,屡屡在激烈的土地竞拍过程中败下阵来,最终只能被迫向下一级市场转移。
这种由大城市逐步向中等城市“梯次转移”现象在过去的9年中多发生在竞争较为激烈的一二线城市,近两年有向三线城市蔓延的趋势。
我曾经在2005年初对这种市场格局的调整趋势做出过预测,认为调整的周期大约为10年左右,调整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到2015年前后,各大中城市60%以上的市场份额将会被这个城市的前10大开发商占据;二是在“梯次转移”的背景下,每个大中城市的前10大开发商一半以上来自外地。
市场的规律再次告诉我们,一旦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只有那些价值取向清晰、战略方向明确、管理规范透明、机制健全合理、学习创新能力卓越的企业,才能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些终极目标模糊、机会导向、管理随意、无行为底线、短期利益至上的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不断地被边缘化,甚至改行出局。
3.产品业态和商业模式的细分。
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房地产产品业态日渐丰富多元——住宅(毛坯、非毛坯、科技、绿色、集成等)、商业(购物中心、商场、独立店、街铺等)、仓储物流和工业厂房、酒店、体育文化和旅游度假物业、酒店式公寓、养老养生物业等等,门类齐全。相对应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细分——快速周转、持有经营、产权式委托经营、基金代持、售后返租、以租代售等,模式不断创新。产品业态与商业模式丰富多元的目的,是为了平衡企业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的需要,满足资本市场对企业“持续盈利、稳定增长”的要求,最终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行业基本面:
未来15~20年稳定发展
自1990年广州第一个大型住宅小区淘金花园开发以来,中国市场化的房地产业迄今已有25年的历史。
2025-09-25 07:25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