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全国100城库存规模就呈现出持续性的下跌态势,在经历了本轮去库存政策消化期后,全国去库存“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百城库存规模跌回七年前水平
易居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其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2369万平方米,环比减少0.6%,同比减少8.0%。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当前全国100城库存规模相当于2011年11月的水平,即库存规模回落到了七年前的水平。
从城市分类来看,截至2018年7月底,一、二、三四线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2259、21715和18395万平方米,环比增幅分别为4.5%、-1.5%和-0.2%,同比增幅分别为3.1%、-11.3%和-5.1%。
对此,严跃进分析称,从同比增幅数据看,一线城市在连续34个月库存同比下跌后,6月份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态势,7月份继续同比正增长,这意味着一线城市正进入补库存的阶段。同时,二线城市同比跌幅最大,这可以解释近期此类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
报告显示,2018年7月,100个城市中,有31个城市库存出现了同比增长现象。其中九江、合肥和镇江3个城市的库存上升幅度较大,同比增幅分别达到95%、78%和60%。
同时,100个城市中,有69个城市的库存出现了同比下滑态势,其中大连、杭州和金华的同比跌幅较大,跌幅分别为58%、46%和43%。
“对于合肥等城市来说,近期市场表现还不错,但确实存在部分已成交但未网签的现象,所以库存数据容易偏高。”严跃进指出,总体上说,库存同比下跌的城市数量更多,这也带动了百城库存规模出现下跌。
去库存周期仅为10个月
房掌柜注意到,报告指出,2018年7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即库存去化周期为9.6个月,这也意味着市场仅需9.6个月的时间就能消化完这些库存,该数值相比6月份9.8个月继续下跌。
“观察历史数据,今年前7月100个城市存销比总体在历史低位水平运行,这和库存规模持续下滑、市场销售表现好于预期等因素有关。”严跃进认为,存销比继续走低,也可以解释当前全国百城房价依然上涨、环比增幅扩大的现象。
从城市结构分类来看,2018年7月份,一、二、三四线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3.6、9.5和9.4个月。相比6月份13.4、9.7和9.6个月的数值,一线城市存销比有所反弹,而二线、三四线城市继续收窄。
横向对比看,今年三四线城市的存销比下跌较为明显。当前数值也是2009年以来的月度最低值,即最近10年中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达到了最低值。
严跃进表示,自2014年下半年三四线城市积极推进棚改政策,去库存周期指标反应迅速,从高位水平显著且持续下滑,即从2014年7月25个月的历史高位水平下滑到当前10个月的历史底部水平。
“2018年下半年三四线城市的棚改政策会略有调整,尤其是商品住宅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会面临更多调整。”严跃进指出,基于此类政策判断,可以认为,三四线城市的存销比探底已完成,下半年将面临反弹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10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的存销比大于16个月,有19个城市的存销比位于12-16个月之间,有63个城市的存销比小于12个月。
在严跃进看来,2018年7月全国百城库存水平继续下跌,充分说明当前库存市场正步入到“缺货”的阶段。此类市场特征和近期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也是关联的。应该说库存市场的基本面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严跃进预测,2018年下半年相关城市的库存政策会有新的调整,这也是为了促进供求关系的再平衡和房价的稳定。
2025-09-27 09:30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