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北京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市场研究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2018上海楼市:寒冬已至→倒春寒→黎明前黑暗

来源:房掌柜  整理  2018-01-03 09:06:06
[摘要]自2016年10月份 “沪六条”至今差不多1年2个月左右时间,从调控效果来看,“沪六条”之后上海的楼市调控效果才真正显现。

201610月份 “沪六条”至今差不多12个月左右时间,从调控效果来看,“沪六条”之后上海的楼市调控效果才真正显现;如今2017年已经接近尾声,尽管9月份开始推地,但是大多数房企在上海土地市场“英雄无用武之地”,同时,商品住宅交易量已经进入低谷期。至此,2018年上海商品住宅市场怎么走?未来政策及市场趋势怎么看?下面老张逐一谈谈自己的看法。

030904456065acfab01949.jpg

一、有关土地政策及市场:大牌房企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市场处于新一轮洗牌之中。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认为,今年1-12月上海土地市场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截止2017年12月底,今年上海市土地市场各类用地累计成交规划建筑面积1742万平方米,尽管同比上扬16%,但是比2015年同期下滑6%。而从成交金额来看,至今为止,上海各类土地出让金累计为1455亿元,同比下降9%,比2015年同期下滑13%。2017年1-12月整个土地市场共成交245幅地块,为近两年最高(2016年184幅,2015年220幅), 其中住宅用地有124幅,较2016年多78幅,较2015年多6幅。2017年下半年共成交21幅“只租不售”的用地,住宅类用地(纯宅地、包括宅地的综合用地)新增供应量(除配套动迁房)仅30幅,规划用地面积296万平米,导致布局上海的房企们,甚至大牌房企们“英雄无用武之地”。

二是,在土地供应量有限的情况下,上海出台最有影响力的土地政策:“招挂复合”新政及70年产权的“只租不售”用地政策,导致大部分中小开发商更加拿不到地。我们姑且不说这个政策是否是长期政策,仅仅说这样的政策延续2-3年,就会导致不少房企被动撤离上海。从下半年出让的部分地块(包括只租不售的、可以出售的住宅类用地)来看,基本为央企、上海国企所得,民营企业尚无机会获得土地资源。如此这样,由于土地政策的变化及拿地门槛的提升,会导致上海房地产市场加速洗牌。

三是,因为当前楼市调控刚刚取得初步成效的阶段,不能因为供地而导致“地王”频出,从而削弱当前楼市调控的效果。同时,由于上海供地量有限,大部分房企在上海拿不到地,部分房企也出现了策略调整:

1、为了补充上海的货源,品牌房企还是积极布局环上海区域,同时,加大对于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的布局;

2、一部分中西部起家的中小房企在上海、环上海、甚至长三角区域也很难拿到地,开始转战中西部核心城市;

3、大家开始寻求更多的其他手段布局上海,比如收并购二手项目,甚至正在销售的被限价的新盘,存量物业更新也成为房企布局上海积极考虑的对象;

4、有部分房企不得不开始尝试“小镇”等模式拓展长三角区域非核心城市的项目开发。

从今年2018上海土地市场看来,是否有供应量,供应量多少成为2018年上海土地市场走势的关键。笔者认为,2018上海应该会有一定供地量,但是,接下来几个月土地市场仍将成为大牌房企及央企、国企角逐的市场。具体来说:

1、2017年上海土地出让金为1455亿元,按照2011-2016年过去6年平均土地出让金1526亿元计算,今年上海土地出让金和平均值相比虽然还有71亿元差距,但是总体上也算是接近平均值。按照每年上海都会出让一定土地获得1526亿左右土地出让金的假设,2018年势必会推出一些地块(包括可售商品房用地和只租不售的用地),差不多也会和2011-2016年1526亿左右的年均成交金额相一致。

2、配合“十九大”召开,2017年下半年尤其是10-12月调控导致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进入2018年,房企拿地会比较谨慎,尽管大部分房企仍然看好上海土地市场,但是,不至于像去年2016年9月份之前那样积极制造“地王”,更何况,上海有“招挂复合”的土地新政,限制了参与竞拍房企的对象,只有TOP10甚至TOP5的房企才具备竞拍资格。对于TOP10中央企来讲,约谈后不能拿“地王”,对于TOP10中大型民企来讲更不能拿“地王”,由此可见,2018年土地市场将处于平稳阶段,不再受制于调控政策而因素,上海有可能会积极推一部分地块。届时,上海将成为TOP10房企角逐的市场。

3、虽然上海2018年仍然会推一部分地块,但是,也不要指望上海会像二三线城市那样大量供地。因为上海提出,“十三五”期末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3185平方公里。同时,刚刚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提出,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要严守城镇开发边界,完善管控办法。这也就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甚至未来至2035年,上海建设用地增量只有40-50平方公里左右。而在当前上海“控人口”等措施指导之下,上海也很难短期内释放大量土地供商业开发。

二、有关商品住宅政策及趋势:2018年前三季度市场表现特征为继续“以价换量”冲业绩,2018年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将经历“寒冬已至→倒春寒→黎明前黑暗”这样的过程。

虽然老张对这轮楼市向来都是看空的,并且这轮调控政策及市场也确实向“空”的方向发展,但是,老张还要再补充一下,无论是历史上的哪一轮楼市调控,政府的整的都不希望市场大起大落,也就是说这次调控也不希望大跌,当然也包括未来也不希望大涨,平稳发展仍然是未来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对的基调。

不过,从政策面来看,调控政策仍然是从严执行的,当市场预期还没有得到实质性逆转的时候,政策面不可能出现松动。笔者预计,2018年“两会”甚至“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上海楼市的调控政策难以出现“风向标”意义松动。就上海而言,我们看到本次调控区级政府在楼市调控上发挥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本次调控的主体,在市场监管与“大检查”等方面直接面对市场,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强,这也成为本次调控效果很快见效的原因之一。

从上海商品住宅成交情况来看,截止2017年12月26日,上海市商品住宅市场累计成交面积6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成交均价47390元/平方米,因中高端占比增加房价同比上涨24%。截止12月27日,上海商品住宅存量面积虽然仅仅有479万平方米,但是市场去化速度由2016年1-12月的月均108万平方米左右,降低到今年月均52万平方米,甚至到了10-12月月均只有36万平方米。从单周交易量来看,现在单周的平均交易量(10月至今)已经降低至8.78万平方米/周,低于10万平方米以下,这个量甚至低于2014年年中当时上海楼市深度调整期的交易量,这说明,整个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寒冬已至”(尽管有限签和预售审批的因素,但是不影响2018年这个大趋势)。同时,上海商品住宅的市场去化周期也由去年9月份之前的5个月左右回升到目前的13.2个月左右(按照今年10-12月月均去化速度),笔者预计随着交易量持续走低与预售许可证加快审批,2018年二三季度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去化周期有可能回升至15个月以上,届时,从指标意义上上海已经存在去库存压力,楼市调整的预期和下行趋势会进一步强化。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认为,从市场量价发展节奏来看,由于各级政府调控从严执行、供应端预售许可证预计加快审批、资金面压力兑付加大、开发企业加大推盘节奏冲业绩等因素,注定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商品住宅市场的成交表现是“以价换量”的,此时,房企资金面压力较大,预计实质性大范围降价或将在春节后开始,因此,前三季度整体表现为“以价换量”,为2018年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寒冬阶段”。

从目前上海楼市反应情况来看,尽管还有部分房企坚守自己心理预期的房价,但是,已经有部分房企开始主动放弃“底线”,开始主动适应政府的指导价格措施积极跑量。并且到了12月份,已经有个别房企处于回款目标压力、资金兑付压力等因素,主动“大幅降价”,预计2018年前三季度会有更多的房企放弃自己的价格“底线”,有更多的项目因为资金兑付压力而主动大幅降价,楼市会进入实质性的“寒冬阶段”。

进入四季度,“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处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新的经济改革政策会频繁出台,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工具的角色将再度得到体现,此时,上海楼市将迎来转机。但是,短期内楼市调控政策很难出现大幅松动,甚至有阶段性的“收紧”的声明。从市场表现来看,由于前三季度“以价换量”有了销售业绩的保障,四季度楼市也将仍然处于调整阶段,成交量有可能会继续走高,年底虽然预期可以出现“翘尾行情”,但是,价格不可能出现反弹。因此,从价格来说,四季度上海楼市表现来讲也不会有大起色,甚至会因为短期内政策重申与表态市场表现为“倒春寒”。

不过,从总的趋势来看,“十九届三中全会”之后,2019-2020上海将经历历时两年楼市上行期,2019年成交量上涨为主,2020年房价会有新一轮上涨。从这个角度来看,2018年年底2019年年初这个阶段可以看过新一轮市场上行周期的起点,或者说是新一轮市场周期来临前的“黎明前的黑暗”。

三、有关二手房:二手房进入观望状态,买卖双方进入新一轮的市场博弈。

“沪六条”之后,上海二手房市场也进入观望状态,买卖双方进入新一轮的市场博弈。由于置换房屋的需要,二手房上家挂牌价格开始松动了,部分下家买房也进入观望状态,二手房由2016年3月份的5.66万套最高值急剧将至2017年月均1.1万套左右,明显低于2016年3万套左右的月均去化量。

从2017年二手住宅市场来看,1-3月前两个月仍然维持1万套左右的量,尽管3月份达到2万套左右的“小阳春”成交量,但是4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5万余套,环比下降21%,同比下降21%。3月2万套的成交量并未企稳,4月伴随成交量下跌房价窄幅震荡,横盘特征显现。2017年8月,上海二手房住宅市场总成交量为11498套,同比大跌78%现全年最大同比跌幅。刚刚过去的11月份,二手住宅成交也仅11304套。总体来看,今年1-11月,全市二手房共计成交13.97万套,较去年同期大跌61%,二手房成交也步入“寒冬模式”。

从2016年下半年二手房趋势来看,7-11月上海二手房成交套数共5.8万套,月均只有1.2万套左右。预计2018年前三季度成交套数仍然将维持在每个月1.2万套左右,二手房交易也将继续降温,买卖双方将进入新一轮的市场博弈,也即将步入“有价无市”的状态。中介们2015年以来迅速扩张的局面就此而至,笔者可以预言,在2017年下半年上海二手中介将出现大面积关店潮基础上,部分中介有可能会出现破产关门的现象,二手房“寒冬”特征较为明显。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认为,由于上海新房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置换型为主的市场,由于二手房市场今年以来步入调整期,2018年前三季度还会进入新一轮的市场调整期,甚至步入“有价无市”的状态,也就意味着新房市场置换的动力大幅降低,二手房的市场变化进一步影响新房的市场,导致新房市场交易量陷入低谷期。

分享到:
责任编辑:肖硕丰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2. 2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3. 3一骑绝尘!电建地产泷悦·玖宸荣获北京金秋别墅市场“三冠王”
  4. 4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5. 5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6. 6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7. 7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8. 8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新闻推荐

  1. 1一骑绝尘!电建地产泷悦·玖宸荣获北京金秋别墅市场“三冠王”
  2. 2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3. 3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4. 4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5. 5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6. 6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7. 7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8. 8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9. 9魂取东方、形见世界,金茂越秀联袂呈现北京豪宅市场新标杆
  10. 10天恒集团挂牌转让111套房产 总价超3.3亿元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