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2005年从北京走到外地,因为战略的考虑,我们以稳健为主,布局的城市,相对少一些。我们在2005年进天津、巽寮湾和重庆,是从2005年慢慢的往外发展和拓展。没有赶上黄金十年快速的规模扩张,这一机会抓得不是太好。
但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方面,我们非常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方向,或者是坚持自己的战略。我们持有物业商务地产方面,我们将它做好、做精。通过这一理念做居住产品,反而就简单了。商务产品其实要求更高。
未来十年还是坚定信心,包括刚才介绍的战略思考。
对好房子的理念我们提出的比较早,实际上在2010年、2011年我们就提出不是卖房屋的硬件本身,而是为客户提供一种生活方式。好房子是给客户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
今天发布的融社区就是这一理念。主流的房地产企业造好的房子,提供好的服务,大家的理念是一致的。
今年已收、并购和政府合作为主 打造特色小镇服务体系
问:今年明显的感受到其他的房地产企业在收购方面做的力度比较大。金融街扩大规模方面是否有想法?特色小镇有无发展规模目标?
吕洪斌:今年在收购并购中上半年不算太多,也有几个。下半年会比较多,现在相对成熟的项目,已经积累了不少,下半年会陆续的签约。具体落地后会发布公告信息,收购并购合作超过了以往,比例会比较高。
方式也会相对多样,不管什么模式,都是依法合规。收购并购项目盈利的保障系数是非常高的,不用看预期,都有非常好的收益。如果城市发展有预期的话,项目都是非常好的。招拍挂的项目也在做,我们的发展是非常稳健。
如果具体的分析每一个项目,我们没有离谱的项目,都是比较稳健的项目,包括重庆的项目,都是保障系数比较高,不能重现亏损。如果有市场的预期,发展方面也会有更高的收益。以往是以招拍挂为主,今年是通过收购重组和政府合作为主,到了年底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我们希望每个中心城市至少有一个小镇,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已经布局了深圳、北京等地的特色小镇,其他城市还在找资源。巽寮湾十年投了一百多个亿,完全做完没有二百多亿也下不来,每个小镇的投资额比较大,周期比较长。做这个事,不是简单的房地产项目,需要耐心。
为了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基业长青重要的业务,我们也不能短视,要看得长远一些。通过小镇招商十年的积累,很多配套都是有的,不需要特别的招商。旅游度假服务类的项目,目前积累得非常多。得让大家跟着你赚钱,赚钱后,就会愿意跟着你简单化的复制。
例如遵化做特色小镇,巽寮湾业主也要去,可以赚到钱就会跟着做。磁器口的商旅文项目、古镇还有很多还没有盖呢,目前很多商铺已经定下来了,这是长期的过程。这些客户跟着金融街,实现他们的收益,他们不断的收益,就会长期的跟着我们。小镇的模式、资源已经到了可复制的阶段,包括服务体系,金融街、小镇的体系。
社区运营需要资源基础做保证
问:社区运营金融街如何理解,金融街的方向是怎样的?
吕洪斌:社区运营要有资源、要有基础。做住宅的话,基础的运营就是物业公司的资源。是否可以掌控得住,是否可以实现社区运营,给客户提供生活方式的基础和关键。
金融街在这些方面有两家物业公司,一家是金融街物业,一家是金融街第一太平(合资),所有的物业都是这两家公司做。我两家物业公司是完全一个体系的,金融街融社区换句话说,开发的过程中,物业公司是完全进入的,一块来做这个事,不存在两张皮的事,做完了以后,给你运作和运营,这是一个基础。
金融街和集团业务板块比较丰富,像金融、文化、康养、商业、酒店、旅游等板块都是非常齐全。这是给融社区的实现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除了自身之外,还要有积累的其他资源,我不做的还要找合作伙伴,我们能做的就会自己做。
金融街还有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教育家办学。比如今天也会到场的李校长是金融街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副校长、副理事长。条件允许的项目,例如幼儿园第一选择是自己做,如果政府要求做,就由政府做。
金融街是有自己的幼儿园的。此外,例如康养和居家养老,物业公司还有康复、照看品牌,这一块在北京运营得比较成熟。我们的体系和品牌,包括自身的资源,还有外部的资源,我们是有信心的。
每个项目做了配套式的标准菜单,往哪里落?总得要落位,有些是纯软性的,有些是需要空间的。我们参观体验中心、样板间或者是生活空间,作为开发企业,要拿出部分的空间,要有所投入。
例如做儿童图书馆和运动员,生活便利、儿童运动类、老年服务类、朋友聚会、共享等方面的硬件需要配套。不能保证每个项目都是按照菜单全部到位,而是选择性的。有选择性的,比如必选项多少、可选项的按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有了这几条,融社区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不是做一个噱头,说完了就没事了。
实实在在的有基础性的物业保障,一块开发的线上线下的体系,物业公司有专门的运营团队来做,还是按照原来的组织结构来运营。商办类的楼宇都是专门的人来做,将来还会独立运营和独立上市。开始需要支持和扶持,有基础性的物业,相对稳定的团队,有资源的保障,加上配套的支撑,这一服务体系是完全可以落地的。
社区运营关键是资源聚在一块,才会产生合力,缺一块都做不出来。金融街完全具备整合的能力,刚才说了物业是自己的,资源很多是自己的,硬件在设计规划时已经菜单式的配套进去了。这一体系也需要一个过程,逐渐的成熟。不能说一开始就运营得非常好,我相信刚开始的时候,客户会有不满意的地方,最终会逐渐的提高满意度的。
做强支持物业 积极配合主管单位试水REITs
问:金融街自持了很多物业,未来3-5年还会增加自持的面积。金融街自持物业地块目前已经做了CMBS(资产证券化),未来怎么做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吕洪斌:金融街今年首单CMBS发了65个亿,利率算算最低,规模也算最大,发行的时间和周期相对比较长,包括三年和五年期的,审批的效率非常的高。
将自持物业如何增加现金流动性,经营性贷款是最简单的。CMBS稍微有点升级,不存在股权的改变,股权还是我们的,我们用了资本市场的工具,通过融资再增加自持优质资产,形成规模的增长和良性的循环,当然这是基于国家当前政策做的持有物业资金的安排。
未来的REITs是一定要做的,现在国内的政策还是不成熟,证监会在积极研究和推进。我们是在配合证监会做,希望找出几个这方面的企业,一块的进行研究。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目标,我们希望是国内第一家发REITs的企业,也有专门的团队做这一块。
应该说,整个政策还在研究和制定过程中,有些瓶颈需要突破。以往的政策有限制,证监会的政策还有要修订的,例如限定你做这个事,需要进行改变。等政策的瓶颈突破后,设计合理的结构和路径。我们自己也选了几个项目,做了一些资产的归集,也计划拿出第一批做发行REITs的项目。发行后,我们对资产还是持有,只是将少数股权装到股权计划中。
要通过运营给投资人提供合理的回报,发行REITs后,我们的想法是自持物业这一块做大做强。因为发行REITs有一定的过程,合适的项目就发,不合适的项目就先培养。实现规模翻一番,要上规模就要有钱,但是目前钱都压在里面。这是自持业务发展,规模发展的一种方式和一种路径,这些方式都在考虑和做。
2025-09-25 07:30
2025-09-25 07:25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