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宅、非普宅区别化调控,京津冀或将纳入“一揽子调控”
而除去二套非普宅调控预期之外,《白皮书》中还提出将对住宅与非住宅实施区别化调控措施。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目前市场当中,除通州商住已实施限购之外,其他区域商住类产品尚未纳入到调控范围之内,按照《白皮书》中的说法,商住市场未来全面调控的可能性仍较大。郭毅指出,这一方面是迎合“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的政策方向,促进商住开发商作为经营主体,将商住项目“由售改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首都功能定位”中控制常住人口的目的。2015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2016年,北京市计划将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2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将比2015年下降3%。而在2016年仅7个月的时间商住类产品即实现成交3.8万余套,可为近10万人提供常住居所。
另外《白皮书》当中多次提出“首都功能”,为实现这一定位,北京商办市场发展方向应主打总部效应,郭毅认为,而目前大量小面积、散售型为主的商办市场并不利于引进大型企业,因此未来商办市场也或将迎来调控手段,大力推行商办物业的自持或减少散售规模或将成为调控方向。
除此之外,《白皮书》当中还屡次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专门指出要“加强通州及周边区域市场研究,坚决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之下,虽然北京周边“津冀”承担了承接非首都功能外溢的功能,但是这些区域房价的过快上涨也引发了高层的关注,郭毅认为,尤其是通州周边的“北三县”,由于通州“城市副中心”传言的正式落地,距离其最近的河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房价出现快速上涨,由于不受限购政策制约,这些区域投资投机性需求异常旺盛,因此也触发了限贷等初步收紧调控的政策。而基于这些区域与北京市场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未来也可能会出现京津冀“一揽子”调控政策,以打击投机类需求,稳定周边市场房价,更好的实现首都人口外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