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之后,市场基本面已经出现好转的城市“高价地”抬头,比如京沪深等一线城市、苏州、南京、郑州、合肥、杭州、武汉等二线城市。随着市场热度的回升高价地的频现,地价超房价“面粉贵过面包”的怪相也成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尽管部分地区已经出台地产调控措施,比如苏州、南京等,但地价依然一路走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涌现205宗高价地,6月的高价地数目已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而在205宗高价地里,央企和国企占据了半壁江山。
那么,上述“高价地”频现之后土地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呢?相关政府部门是不是对于“高价地”现象坐视不管呢?显然,不是。据笔者了解,国土资源部等多部位已经向热点城市部署研究防止“高价地”频现、防范地价异常的应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有效防止“高价地”的产生。同时也明确提出,下半年土地市场的重点工作也是防止“高价地”频现。
要防止拿“高价地”,那么,首先要明白是谁在制造“高价地”?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今年以来频频制造“高价地”的房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央企和国企拿“高价地”背后不只是企业扩充土地储备等企业发展因素的考量,其背后更大的局是为自己在央企地产企业整合与重组过程中增加“话语权”,因此,央企和国企会积极争夺“高价地”;第二类,在房企销售金额排名当中,排名位于第20-50位之间的房企正在抓紧市场规模化的最后几年的窗口期积极扩张,在扩张过程中积极拿“高价地”;第三类,在过去几轮市场当中,比较稳健,也没有受到“高价地”的拖累,这轮市场当中表现也比较激进;第四类,闽系房企、有金融背景的房企等这些房企表现也比较激进,拿地不惜成本,频频制造“高价地”。
那么,下半年怎么样可以防止“高价地”频现?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高价地”的发生?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对于京沪深等“高价地”频现一线城市、苏州、南京、郑州、合肥、杭州、武汉等“高价地”二线城市,下半年土地市场的重点是防“高价地”,下半年可以通过增加有效土地供应,改变土地出让方式、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等诸多方面防止“高价地”的现象的再现。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
2025-09-26 07:15
2025-09-26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