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这样不菲的收费,民营企业仍是举步维艰。早在2005年,北京市就开始对公共自行车租赁进行探索,扶植一些民营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到2008年奥运会时,公共自行车租赁业一度红红火火。然而,没几年这些民营企业就相继销声匿迹,原因何在?一家民营公司负责人说,之前公共自行车租赁的运营模式为企业主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只给予有限的支持。但由于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小、后期维护难,再加上各公司之间的站点互不兼容、收费标准不统一、企业“各自为战”等种种问题,导致公共自行车叫好不叫座,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那么,本市推出的免费+低价的租赁服务与之前民营企业的运营模式有什么不同?会不会再次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呢?
记者了解到,这次启动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采用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那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运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模式。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北京市现在尝试由政府出资负责前期启动资金以及运营商补贴,由运营商负责具体经营并承担费用支出的运营模式。然而,政府前期启动资金到位后,后续还需大量日常维护与管理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仅凭企业“自谋生路”或靠收取有限的租车费显然不够,这笔钱究竟该从哪儿来呢?
杭州市以自身的成功实践给出了答案。据了解,2008年才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杭州市目前已实现少量盈利,怎么做到的呢?实际上,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收入并不主要依靠租车收费,而是依托于公共自行车的车身广告、租赁点站牌广告收入,通过商业开发来支持公共自行车的公益化运行,支付日常运营的成本。
北京要走“杭州之路”难在哪儿?其中,最难的一步就是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层面的瓶颈。按照《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的规定,除公共电、汽车外,其他车辆(包括自行车)禁止在车身设置广告。这意味着目前北京市不具备开发公共自行车广告资源的法制环境。
为方便更多市民租骑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有关专家建议,政府首先应该在公共自行车项目网点规划与土地运营方面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扶持。其次,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为企业贷款或融资进行担保,或者指定投资公司参与配合。再次,可考虑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适当修改,适时放开广告经营权,使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新闻内存
“公共自行车”的由来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65年在荷兰开始出现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1995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推出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上个世纪90年代末,欧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开始采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被称为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
他山之石
荷兰
早在1890年,荷兰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荷兰全国人口1600万,自行车拥有量高达1700万辆,荷兰已经形成了总长3万多公里的自行车道路网。游客和居民可以免费4小时使用一辆公用自行车,超时则按时计费,费用低廉。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