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骑自行车出行是绿色出行的首选。然而,据市交管部门数据显示,目前本市居民骑自行车出行比例还不足20%,并以每年2%至4%的比例下降。去年本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至今已运营半年,可为什么一些路边成排的公共自行车问津的人不多?租用公共自行车出行方便吗?带着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调查1
有些公共自行车咋成了摆设?
调查地点:
家乐福(双井店)、垂杨柳、龙潭公园北门、光明楼
调查结果:
租用公共自行车的人群以中青年人居多,多作为上班、购物等的短途代步工具。
拎着一大包刚刚采购的物品,三十出头的王佳来到家乐福(双井店)西南角的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她把购物袋放进车筐后,熟练地刷了一下“一卡通”,听到语音提示“租车成功,请取车”,推出自行车蹬上就走。骑行约二十分钟,便来到垂杨柳附近的另一个租赁点还车,不多远就是她所住的小区。
王佳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所以每个周末她都会集中采购一周要用的日用品。可她住的地儿离超市的距离,说远吧,也就两三公里,开车一脚油就到了,但超市门口车多位少常常没地儿停;说近吧,走路单程怎么也得四十多分钟,而且买了东西手提着还累。所以,选择骑自行车代步最为适合。
但为了一周一次的采购就买辆自行车肯定不划算。就在王佳为逛超市选择什么交通工具而纠结时,一次意外的发现让她喜出望外:“去年6月的一天,我看见小区附近的路边摆放着一水儿红白相间的新自行车,一打听,这是新建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可以刷公交IC卡租车,而且头一小时还免费呢。”
更令王佳欣喜的是她常去的家乐福超市附近也有这样的租赁点,两个网点刚好能衔接上,这样她就能享受租车、还车一条龙服务。“这下逛超市可方便了,不必担心车没地儿停,也不用拎着大包小包步行回家,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锻炼身体,真是一举多得啊!”王佳将自己的租车经验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然而,像王佳这样的“租客”并不多。记者走访了本市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发现,租车市场较为冷清,即使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一些网点的公共自行车也在路边“睡大觉”;而在节假日,更有七成以上的公共自行车处于闲置状态,个别网点的公共自行车竟无一“外出”。
记者在路边随机采访了十几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绝大多数老年人因为身体条件所限,出行多半不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中青年人是公共自行车最大的“客户群”,他们普遍认为租公共自行车出行低碳环保,但同时他们也说出了各自不愿租车骑的理由:
“公交、地铁四通八达、省时省力,不像自行车,速度慢不说,还得自己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