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北京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楼市快递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2024年,中国房企的冰与火之歌

来源:房掌柜    2025-04-09 14:17:36阅读量:12298
[摘要]2024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如同一场冰与火的淬炼。

1

2024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如同一场冰与火的淬炼。

一方面,央行降息、房贷利率下调、地方“白名单”机制落地等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需求端呈现复苏迹象;

另一方面,房企年报却集体“爆冷”,超七成企业陷入亏损,A股及港股90家房企中,仅29家预告盈利,其中超半数盈利降幅超50%,行业盈利水平跌至历史低点。

这种业绩与市场的割裂感,折射出房企在周期波动中的艰难转型。

2

       结构性过剩成为压垮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百强房企存货周转率同比下滑15%,去化周期延长至28个月,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消化周期甚至超过36个月。

招商蛇口一次性计提60亿元资产减值,其中存货减值占35亿元;绿城中国净利润同比下滑48.8%,其管理层坦言,2019-2021年高价拿地的历史包袱仍在持续侵蚀利润。三四线城市需求疲软与一二线核心地块竞争白热化,构成了行业的“双杀”格局。

3

更棘手的是结算滞后效应。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产生的高价地占比达64%,这些项目的低利润甚至亏损,直接拖累2024年财报表现。

以万科为例,2019-2022年463亿三四线土储投资,最终酿成320亿存货减值,毛利率从23.6%崩至2.7%。

4

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核心城市成为最后的避风港。

2024年,北京、上海、杭州等10个重点城市住宅销售额占比超60%,土地市场热度显著分化。中海地产60.6%的销售额来自香港及北上广深,新增投资聚焦“确定性最高”的一线城市;绿城中国553亿元新增货值中,79%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龙湖集团则以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超90%、回款率连续三年100%以上的表现,验证了高能级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5

       龙湖的深耕逻辑值得深究。2024年,其新增土储83万平方米中,67%位于北京、上海等核心区域,总土储3312万平方米中高能级城市占比69%。这种布局不仅降低了存货贬值风险,更通过“城央核心+极萃自然”的产品设计,精准匹配改善型需求。以“好房子”理念打造的观萃产品线,首发的3个项目均实现热销,成都观萃开盘仅3个月就全面清盘;上海观萃自去年9月首开后三开三罄,刷新了上海五大新城的销售速度纪录。

但核心城市的竞争同样残酷。北京海淀地块楼面价突破10万元/㎡,杭州、苏州地王溢价率超70%,土地成本攀升考验着企业的精准投资能力。滨江集团斥资77亿元连夺杭州两宗宅地,龙湖集团则在6天内连落上海、苏州核心地块,释放出“市场底部布局”信号。这些动作背后,是房企对核心城市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念。

6

面对存货压力,房企策略从“以价换量”转向精细化运营。

华润置地将开发业务重心转向库存去化,签约毛利率已提前触底回升;招商蛇口成立专职团队分类处理商办、车位等滞销资产,年内计提减值60亿元“出清风险”;龙湖集团则依托数字化工具,对现房、商办项目“精准拆弹”,逆势守住千亿销售额,去化率超90%。龙湖将商办、车位等滞销资产分类标记,并匹配精准营销策略。成都“欢肆”活力街区通过智慧招商系统,将空置率控制在5%以下,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这种“数据驱动+场景创新”的模式,为行业库存去化提供了新思路。

政策端的创新尝试也在为行业纾困。“商品房收储”模式逐步落地,地方政府通过收购存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既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又推动住房结构优化。

7

行业出清期,“低杠杆、长周期、低成本”成为生存铁律。

龙湖集团2024年有息负债压降163亿元至1763亿元,净负债率51.7%,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五年覆盖利息与股息;华润置地融资成本降至3.11%,经营性业务利润贡献率突破40%;绿城中国通过债务置换将净负债率压至56.6%。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折射出头部企业从“规模至上”到“质量优先”的彻底转向。

8

龙湖的债务管理术堪称教科书级。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置换短期债务,其债务账期拉长至平均10.27年,融资成本降至4.0%,外债占比13.6%且100%掉期,完全规避汇兑风险。2024年,龙湖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267.1亿元,对利息和股息的覆盖倍数达2.39倍,内生造血能力凸显。

“银行融资占比83%,这对民营企业而言是非常健康的融资结构。”在龙湖发布会上,龙湖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赵轶表示,接下来集团会继续优化融资结构,拉长债务周期,减少短期债务;同时逐年减少外币的债务占比。

9

房地产的未来,属于“开发+运营+服务”的生态型选手。

华润置地“大资管”平台管理规模超4600亿元,年内新开业16座购物中心;龙湖集团运营业务毛利率达75%,经营性收入占比提升至21%,商业、长租公寓等板块成为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轻资产模式同样打开新增长极。龙湖智创生活2024年收入114.2亿元,外拓占比超60%,服务小米、京东等科技巨头;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代建销售额106亿元,新增代建面积800万平方米。这些业务不仅贡献相对较高的毛利率,更通过输出管理能力,构建起跨行业的资源网络。

龙湖的生态协同战略极具代表性。商业天街与长租公寓“冠寓”的组合,既能提升区域商业活力,又可吸引年轻客群;智慧营造的代建能力与物业管理的服务经验结合,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全周期解决方案。这种生态共生模式,正在重新定义房企的价值链。

正如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所言:“将多业态、全周期的业态产品组合起来,实现地块项目价值的最大化。”

10

2024年的“最冷年报季”标志着旧模式的终结,而政策端“好房子”与“新发展模式”的定调,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当前市场仍处于“止跌”与“回稳”的拉锯中,但头部房企已通过聚焦核心城市、优化财务结构、探索多元协同,构筑起安全边际。

龙湖的启示在于:真正的韧性生长,源于战略定力与创新的平衡。其十年布局“开发+运营+服务”生态,五年坚守“三道红线”绿档,三年打磨“好房子”产品线,最终在行业寒冬中逆势开花。

2028年,龙湖计划将经营性收入占比提升至50%,这条转型之路,或许正是中国房地产从“规模竞赛”迈向“质量生存”的缩影。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土地与资金的比拼,而是运营效率、产品力和财务健康的综合较量。唯有那些既能扎根当下、又能眺望远方的长期主义者,才能在这场冰火淬炼中幸存,并最终站上新一轮周期的潮头。

分享到:
责任编辑:掌柜君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李强: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2境外境内频传化债利好,融创彻底“减负”加速恢复经营
  3. 3王健林再卖资产 同程旅行24.97亿收购万达酒管公司
  4. 4住建部:严格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将隔声、防串味、防水作为审查要点
  5. 5万众瞩目!北京国贤府贰期 4月19日盛大开盘
  6. 6Savills助力北京三星大厦斩获LEED铂金认证
  7. 7恒大汽车收到港交所复牌指引
  8. 8上海将启动第四批次土地拍卖 总起价84.1亿元
  9. 9金茂、建发联合收购丰台地块
  10. 10解读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债务类型全覆盖、全额债转股、全面化险

新闻推荐

  1. 1亦庄马拉松这么出圈?不仅有机器人和最美跑道,还能限时解锁购房优惠?
  2. 2中国亦庄——北京教育版图的新势力
  3. 3解读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债务类型全覆盖、全额债转股、全面化险
  4. 4境外境内频传化债利好,融创彻底“减负”加速恢复经营
  5. 5中关村2024年营业收入25.32亿元 同比增长11.22%
  6. 6王健林再卖资产 同程旅行24.97亿收购万达酒管公司
  7. 7恒大汽车收到港交所复牌指引
  8. 8万众瞩目!北京国贤府贰期 4月19日盛大开盘
  9. 9贝壳董事会主席彭永东拟捐赠900万股股票 将设立专门机构长期运营
  10. 10金茂、建发联合收购丰台地块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