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老旧小区改造大造声势相比,今年有些悄无声息。汛期即将过去,但本市仍有一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尚未开工。近日,记者选取了部分业主仍旧坚持不同意进行改造的劲松社区进行探访,发现一些老邻居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有外套式加固加面积的诉求。对此,设计方、施工方、主管部门昨日首度回应市民关注问题称:老旧小区改造是否加面积,主要受到4种情况影响。去年每个区县零星选取的加面积项目仍在试点监测过程中,还不能大面积推广。
外套式加固
是否“合身”还在监测
此次改造的设计师身后是即将开始施工的劲松三区红砖楼,都已经裂开了缝隙。“唐山大地震之后,利用圈梁构造柱加固的方法就已经在北京甚至华北地区普及。这个方案施工更快,也更能解决问题。”在新技术和成熟技术中,针对劲松地区的特殊情况,设计师还是谨慎地选取了传统的加固方案。
传统的加固方案,施工期只有100天左右。如果顺利开工,还能赶在供暖之前就让百姓住上“新房”;而外套式加固的工期,即使在举全区之力的情况下,至少也得要4个月。今年春节,就得在外头过了。
“外套式的加固方案只能说是各类建筑加固的方法之一。这些方法有各自适用的条件,也会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去年所进行的试点项目,至今仍在监测过程中,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还不适宜大面积推广。”设计师说,给房子开的“药方”和人吃的药一样,总要经过小白鼠实验、临床实验等几道关,最终才能出现在药房。否则一旦让房子“吃错药”,最终受害的,还是居住在里头的老百姓。
地下管线
难以进行“集体搬迁”
“建成区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市政路都已经成型,周围建筑也都建成了。临街或者临近其他建筑的老房子要加面积,还得看看是不是影响了其他建筑物和道路。”市规划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是否扩面积,还要看“量”,小区用地红线范围是否允许加面积,加出来的面积是否会影响其楼间距、进而影响采光,都是要经过测算才能确定的。
更需要谨慎的,是道路下的市政管线。加面积的施工工法,相当于要扩展整栋建筑物的地基,从而要挖开更大的施工作业面来加固新地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伤及既有道路下的市政管线,受影响的往往不是加面积的这一栋楼,整个小区,甚至东三环附近都要“瘫痪”。
“那为啥去年农光里和新源里西都能做?他们也挨着楼,底下也有化粪池或者管道,怎么人家就能做,我们做不得?”家住劲松三区的高大爷有些不甘心。
“在去年的试点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以每一栋为单位进行施工的,之前还先挪了周边管线。但如果整个小区的业主都要扩面积,就意味着整个小区的管线都要挪。怎么挪?挪哪儿去?这都不是试点一两栋楼之后就能解决的问题。”朝阳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去年的试点采用了“高度整合”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试验这套工序成不成,找出工序、工法中存在的问题。地下管线如何挪,就是至今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就近期而言,集中在建成区中挪管线,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设计师说。
周转困难
孩子入托难没学上
在即将开工的劲松三区321楼一楼有家雨禾幼儿园,紧邻着劲松中街。“供暖前这110个孩子能回来吗?”听说又有老住户反对施工,雨禾幼儿园园长何女士担忧地给施工人员打了个电话。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
2025-09-26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