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食城镇化新“蛋糕”
房企对商业地产的探索,还有一个更大背景——城镇化进程。首创置业近日发布的年报显示,在业务发展模式上,集团继续探索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住宅+新型业务”模式,意在充分挖掘土地价值,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而最先提及的就是要全面推进“住宅+奥特莱斯”业务线。
在区域布局上,首创置业欲立足一、二线城市成熟市场,加大对北京、天津、成都、沈阳、西安、重庆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投资规模。对于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和区域布局的理由,该公司的解释为“更有效地助力中国城镇化进程”。
金地集团总裁黄俊灿的看法与前者颇为一致。今年年初,黄俊灿表示,中国商业地产的总体存量面积大概在17亿平方米左右,约占房地产总存量的8%,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重。2010年中国的人均零售面积仅为0.9平方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单位GDP的甲级写字楼面积也处于较低水平。
他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背景下,国内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有巨大提升空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相应的商业与文体产业也将蓬勃发展。
RET睿意德高级董事王玉珂同样看好商业地产,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纯粹的住宅开发时代已经过去。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消费市场扩大,将是未来商业地产面临的最大发展机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中低端商业物业。王玉珂表示,中国城市人口每增长1%,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0.9%,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300万至1800万,这将进一步拉动消费市场。
据悉,在当前布局商业地产的资金中,除传统房企外,还包括私募、信托、保险等类型,境外资金主要以私募基金等方式试水,且有加码之势。但相比之下,房企加码商业地产,还有资金链的考虑。
通过上市房企年报不难发现,近些年来,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住宅业务的利润率不断降低,房企的资金链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下降。正如SOHO中国的转型一样,房企增持商业地产项目,同样有着获取稳定现金流的考虑。
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作为楼市调控倒逼下的举措,此轮商业地产转型大潮持续多久尚存疑问。但从资金和市场层面来看,转型之路已经暗生风险。与住宅地产周转速度快、收益稳定的特征相比,商业地产需要相对较大的投资规模,其投资回报周期也较长,这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2025-09-22 17:05
2025-09-22 16:40
2025-09-22 14:26
2025-09-21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