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北京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江浙“弃房断供”真相调查 多数因为业主资金链断裂

来源:华夏时报  陈小瑛  2014-08-16 11:25:44
[摘要]相比往年,今年上半年“弃房断供”案例有所上升,且集中在经济遭受重创、投资水分较大的长三角地区。不过,“弃房断供”现象增加主因并非房价的下跌,而是因经济下滑、企业主资金紧张引发的连锁反应

实体经济下滑,开始加速传导至住房抵押贷款领域。

来自多地法院数据显示,相比往年,今年上半年“弃房断供”案例有所上升,且集中在经济遭受重创、投资水分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其中,无锡涉及房屋贷款逾期不还的有98件,同比增加37件,宁波余姚法院断供案36起,而去年同期仅有两起。

不过,据记者调查,“弃房断供”现象增加主因并非房价的下跌,而是因经济下滑、企业主资金紧张引发的连锁反应。

温州市银监局负责“断供”调查工作人员表示,主因是借款人的资金链、担保链出现问题,借款人无力偿还银行借款,只能弃房断供。

“过去几年很多中小企业主盲目投资房地产、矿产等行业,这些行业现在产能过剩,资产价格下跌,企业主资金被套,银行欠账无力偿还。”温州一家小额信贷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因实体经济不景气,目前浙江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在上升。

多因无力还款

“我们这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断供的几乎没有,拿房子做抵押的消费性和经营性贷款出问题的倒是不少。”宁波某县城宁波银行客户经理葛女士对记者说。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杭州首席分析师高院生告诉记者,杭州尚未出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大范围断供的现象。即使是房价下跌比较厉害的余杭区,也极少出现断供不还的案例。

“杭州出现断供的大多是高档的楼盘,总价从5000万元到上亿元不等,主要是还贷一两年的投资客,因资金周转不过来,降价抛售又无人接盘,不得已才断供。”高院生表示。

自2011年陷入民间借贷危机起,温州房地产市场就一蹶不振,房价至今仍“跌跌不休”。

2013年,温州就曾传出上万套房屋“断供”,但温州银监局对银行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截至去年7月末,温州发生各类“弃房”的案例595例,其中因经营困难无法偿还贷款,对抵押房产“弃房”的就有580例,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断供的只有15例。

“该抵押的房子都抵押了,但前期投资尚未收回,而现在小微企业没有抵押物很难再贷到款,因此资金链出现断裂。”上述温州一家小额信贷公司的总经理说,浙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高科技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艰难,因此实体经济不景气。

葛女士告诉记者,目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客户越来越多,从中就能体现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经济不活跃。

“以前银行对企业授信过多,只要40%抵押、60%担保就能贷款,导致企业有钱就盲目投资。”某商业银行温州一支行总经理表示,8月14日,温州市政府召集部分银行开会,称情况不容乐观。

这位银行支行的总经理说,如今,政府打算调整授信规则,所有银行对企业主实行总体授信。过去因每个银行的授信额度不同,企业会拿房产做高评估去不同金融机构做二次三次抵押贷款,但实施总体授信后,这种做法就行不通了。

而囊括了无锡九成金融案件的崇安区法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1-6月的贷款纠纷案中,个人金融借款的有367件,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其中涉及房屋贷款逾期不还的为98件,比去年增加37件。

据该院处理金融纠纷的民二庭的工作人员透露,涉诉的业主大部分是来自外地的投资客,普遍名下都有两三套房屋断供。从被查封的断供房屋来看,九成以上都是空置毛坯房,当中很多仅有购房合同,连产权证都没有办理,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免交各种税款,方便转手出售。

“很多房子都是期房,房产证一两年之内办不下来,没法过户转让,而开发商又不愿退房,当投资客急需资金时,无法变现,只好选择断供。”德佑地产研究的总监陆麒麟分析说。

仲量联行研究部的经理周志锋认为断供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当前楼市不再如以往那样热闹,投资客失去了获利机会;另一方面,业主自身财务出现危机,投入房地产的资金就难以为继。

今年上半年,珠三角6市各级人民法院审结“弃房断供”案总共只有79件,其中贷款金额最高为600余万元,平均贷款额度约22万元。贷款购房时间集中在2009-2011年,银行集中诉至法院时间从今年年初开始,佛山及中山的案件集中在郊区,广州事发城区主要在越秀、海珠。

一宗不可思议案例是,佛山一名“80后”被告,其于2004年在广州白云区购置一套房产,贷款总额仅9万元,于去年10月后断供,被告人直接在庭上表示,“就是无力还款,要求拍卖房屋。”

断供的高昂代价

2008年,因新房、二手房房价跌幅大多超过百分之三四十甚至腰斩,珠三角几大城市曾出现断供潮。但选择断供的部分购房者,在2009年楼市V型逆转后,选择了续贷。

“我当时手里有二三十套房产,都是拿老乡的名义买的,因房子卖不出去,资金链差点断裂,但为了保证这些老乡的名字不被列入银行黑名单,我没有断供,而是直接找其他投资客接手,继续偿还银行贷款,但我损失掉了首付款。”深圳一位投资客熊先生告诉记者。

而2011年那轮因楼市调控引发的市场调整,并未出现大规模断供现象。

“断供要付出很大代价。”深圳房地产专业律师刘子孺说,断供会严重影响个人的信用,给未来到银行贷款带来诸多麻烦,不到万不得已,购房者一般不会选择断供。

刘子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假设总价200万元,对首套房购买者而言,首付至少需60万元,贷款140万元,按基准利率算30年贷款期限,月供约8900元,第一年偿还的月均利息约7600元,而本金只有1300元,一年下来仅银行利息就有9万多元,加上1%的契税2万元,一年后如果断供,付出的成本高达71万元。

“不仅损失71万元现金,连房子也没有,很不划算。”刘子孺说。

周志锋也认为,一般只有当房价下跌超过三成以上,或业主的资金链非常紧张,才会考虑断供,否则,不会冒着损失信用的风险而断供。

目前,长三角区域房价虽有下调,但多数城市未到普遍下跌30%以上的程度。

据透明售房网统计,7月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新建商品房签约均价为15789元/平方米,同比下跌9.5%。主城区新建商品房签约均价为22232元/平方米,同比下跌2.4%。

调控最深的温州,即便房价大跌,选择断供的仍是极少数。

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戴旭强今年初表示,与2011年初调控前相比,现在的温州商品房价格平均降幅为26%。但非官方统计机构和开发商们认为,温州房价跌幅已经超过40%。

“温州人很讲信誉,也喜欢从金融机构贷款,如果断供,将来想东山再起从银行贷款会很难,宁愿亏损也会尽量去处置资产。”温州本地一位媒体资深人士说,2011年后中央不允许地方放松调控,温州一直在强撑,尚且没有断供潮。而目前浙江已经展开轰轰烈烈的救市潮,房价下跌的空间预期不会太多,因此更没必要断供。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梦琴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一骑绝尘!电建地产泷悦·玖宸荣获北京金秋别墅市场“三冠王”
  2. 2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3. 3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4. 4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5. 5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6. 6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7. 7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8. 8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9. 9魂取东方、形见世界,金茂越秀联袂呈现北京豪宅市场新标杆
  10. 10天恒集团挂牌转让111套房产 总价超3.3亿元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