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楼市正处于波动状态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我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中长期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这一轮的市场调整,核心仍是市场的供需矛盾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调整,只不过是市场在中长期曲线上升的过程中的一个波动而已。而事实上,每一轮正常的调整,都会让市场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市场化为主导的情况下,会造成每个城市的楼市现状进一步分化。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人口导入能力强、产业有优势的二线城市,在市场回调中更具抵御能力,会走出“V”型曲线,合理调整后即会较快恢复。而供应量较大且需求有限的三、四线城市即使放松限购仍可能面临挑战。
显而易见的是,中央的调控政策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投资投机性需求被挤出,自住、刚需或改善性需求已成为市场主流。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利润的下降,行业风险同时也在下降,市场正在逐渐理性回归。此种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如果能加快确立规范公平的市场规则,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对刚需和首置、改善性购房需求等给予优惠政策,应该可以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作为房地产商,我们不可回避的是,过去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不再现,房企的生存与发展也将面临很大的分化。
随着整个行业的精细化时代到来,精准投资、对节拍和时机的把握、对城市及区域的把握,甚至对产品的把握成为关键。而竞争激烈的行业调整期,也是有准备的优秀企业看到“危中有机”,汇聚优势资源、提升自身能力的好时期。
出路在于发掘需求
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高一轩
我建议后续政策方向应是稳定市场各个参与主体的预期,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2014年以来,北京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遇到了一些困难。
虽然与2013年相比,北京的房价并没有大幅度变化,但成交量却出现了明显的萎缩,行业信心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方面说明市场的预期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将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明显抑制;另一方面,在严格执行限购政策的大背景下,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摇号仍然吸引了数倍于可售房源的家庭数量,也说明了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存在且十分强劲,只是暂时被分流或等待更合适的购买时机。
面临激烈竞争,房地产企业应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但单纯依靠提升管理效率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贡献终究是有限的。因此,在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发掘和引导潜在的客户需求而带来的增长才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
1天前
2025-09-29 07:30
2025-09-29 07:25
2025-09-29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