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投资客炒楼相比,炒地生意更为隐蔽,但其暴利程度远远超过炒楼。
《华夏时报》记者从有多年炒地经验的开发商处了解到,炒地利润高达20多倍的案例并不少见。在这条灰色利益链上,部分地方官员以隐秘身份参与其中。
“炒地生意是一块肥肉,但官员不好直接插手,通常会找相熟的地产商在背后运作。”一位不愿具名的广州小房企老板透露。
灰色利益链
日前,陕西省神木县财税监督检查局副局长陈志平因“坐拥大面积商产、打砸门店”等问题遭纪委调查。据媒体报道,陈志平借助“炒煤矿”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从陕西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手中买下了15.48亩黄金地块,并缴款120万元土地出让金,随后将部分土地转让给神木经济开发区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通过炒地皮获得暴利。
参与广州三旧改造工程的开发商李绍林(化名)向记者透露,与他相熟的一位官员得知他在广州某旧城改造项目中拥有众多宅基地和物业,曾主动提出合作。
“合作的方式是,这位官员帮我解决几个大问题,一是物业、宅基地产权的户名过多,需要将其他联名人去除,这能让所有产权归到我的名下;二是能够以最高标准获得征地赔偿,且可以获得相应比例的公共物业,并纳入我的名下;三是辅助炒高地价。在事成后,我要与他进行分成,并不是分给他个人,而是另外一家与他有关系的投资公司。”李绍林称。
除了由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项目,工业地产项目也容易卷入炒地利益链。
有多年炒地经验的地产商郭健(化名)参与了佛山某产业园区的投资,据郭健介绍,一家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运营该园区,该园区从农民手中廉价征来上千亩的土地,价格约为每亩30元,政府统一从该投资公司手上征收园区土地。在2000年期间,开发商给这些农民提出的收购价格已经高达每亩300元。
郭健在上世纪90年代收购了该园区附近的近300亩土地,并建有公寓、厂区。他为了能使该区域纳入产业园征地范围,且把征地标准提高,跑了不少政府关系。最后,郭健如愿以偿,该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以高于市场十倍的征地价格征收,并收购公寓、厂区等物业。
“在工业园区的附近,这种炒地的方式并不少见。一方面,政府委托经营的园区公司通过征地的时间差和价格差,赚取巨额利益;另一方面,小开发商如果要在土地流转中获取更多利益,那也需找到相关领导跑关系。”郭健说。
佛山一位从事工业地产开发的开发商吴宝林(化名)称,市场上流转的一级土地开发权大部分都是2004年“8·31”大限前遗留下来的。“8·31”大限后普遍实行招拍挂制度,土地流转自由度(资料、团购、论坛)大大降低,同时,价格信息处于更封闭的环境中。
2025-09-29 07:25
2025-09-29 07:20
2025-09-29 07:15
2025-09-29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