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城市内部的房价也会出现加速分化。房地产具有金融资产的特征,不能上涨就很容易下跌,难以平盘。房地产还有金融放大作用,房价不上涨后,社会信贷规模也会萎缩,降低房地产投资资金的可得性。一旦房地产高杠杆资金发生融资困难和资金链断裂,会产生连锁反应。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限购的压力之下,虽然房价暂时还没有明显松动,但成交量却呈断崖式下跌。
据不完全统计,国庆节期间 (10月1日-10月6日),一线城市北京成交量在291套,而在之前的6天 (9月25日-9月30日),北京楼市日成交量达到1066套,不足之前成交量的3成。而创下中国楼市上涨之最的深圳,单日成交量甚至达到可怜的个位数。10月1日,深圳楼市成交数据还在246套,10月2日数据降到12套,到10月3日,成交套数仅有8套。
在此轮房价上涨中,拔得头筹的二线城市,也从盛夏直接跌入寒冬。数据显示,国庆节期间(10月1日-10月6日),南京楼市平均每天成交量在138套,而在国庆节前6天(9月25日-9月30日),这个数据则达到744套,也就是说新政后的成交量不足调控前的2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0月3日和4日的成交量分别仅有29套,创下近年来的最低记录。杭州楼市也一样,10月以来,杭州每日新房签约套数已经出现六连降。
银行体系改革和利率市场化仍然任重道远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房价呈继续上涨态势。据统计,纳入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中,有6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比上月增加13个,上涨城市比例超过九成。
可以说,在国庆节之前,国家包括地方政府并没有额外出台限购政策,一直是静悄悄的,直到国庆假期才开始全国性的调控。
在陈杰看来,这次明显是国庆节前夕中央开会后统一布置,要求地方政府落实。这方面有一些信息流露出来。如果中央不统一布置、不表态、不上升为政治高度,地方政府一是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各地方政府也猜不透中央到底怎么想,担心误解了中央的意图,尤其打乱了去库存的布置。
“中央的决策也是经过反复酝酿、观察思考和商定权衡之后,认为光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调节到位,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有越演越烈、自我加速之势,必须及时干预,哪怕牺牲掉房地产市场热带来的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好处,也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才能防止更大的市场灾难。”陈杰表示。
近几年,在资产荒、实体产业不景气和楼市区域分化的背景下,产业和金融资本为寻求机会一直在楼市、股市、债市等有限的几个市场间迅速穿越。楼市、股市、债市换着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陈杰认为,产业和金融资本为寻求机会一直在楼市、股市、债市等有限的几个市场间迅速穿越本是正常现象,不同资产之间有不同特质和适应不同经济周期,给投资者以资产分散的机会。
在陈杰看来,产业和金融资本在楼市、股市、债市等有限的几个市场间迅速穿越反映出以下两点事实不容忽视。
第一,民间资金十分充沛,到处寻求投资机会,回报率要求并不高,资产荒严重。
第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还是很难。缺乏规范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将投资者的闲置资金与产业投资机会有效结合。“这说明银行体系改革和利率市场化仍然任重道远。”陈杰强调。
2025-04-09 07:15
2025-04-09 07:15
2025-04-09 07:10
2025-04-09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