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座次从来不是一成不变,风云变幻间,有人已经踏上赶超之路。网易房产推出“新黑马——成长型房企样本观察”系列,记录中国楼市未来的生力军。本文为该系列第四篇——当代置业。
从基层员工到集团总裁,张鹏用了十年时间。
记者出身,HR入职,一路做到首席运营官,这是一段励志故事,足以给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兴奋感。
最高管理者的职业路径为当代员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年前,以校招攀登者身份入职的助理,今年马上就要前往一线历练;品牌岗员工入职时,张鹏的叮嘱是,“不要以为品牌只是做几场风花雪月的活动就行,要懂业务”。
“不想当CEO的HR不是好HR”,张鹏对团队的要求是,任何岗位都要努力具备CEO思维和视野,即使是刚入职的“小攀们”(校招“攀登者”简称)。
从故事到现实,位于东直门当代总部的张鹏办公室或许将这家房企掌舵人的逆天履历曲线解释一二。
几个一米多高的书垛几乎占据了书桌1/2的位置。《知行合一王阳明》、《一带一路下的机遇与挑战》、《众筹》,从哲学到政策,每一本书角都有了泛黄的印记。可以想象,地产之外的思想对塑造今天张鹏的管理体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够比读一本书,更能对付这个不容易的世界。”这是张鹏在其个人公众号三千白果中写下的一段话。在地产圈,张鹏是一位极具文人情怀的大佬,或许正是由于管理者无边界的认知意识,才形成当代如今独特的个性化标签:深度绿化和创新孵化。
如果说那些在规模道路上蒙眼狂奔的房企更偏大跃进思维,那追求生态、讲究社群的当代置业则更具文科生色彩。“规模为王”论甚嚣尘上,“文人”张鹏依旧坚持内心初衷,“规模不是我们现在唯一的诉求,只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做愿意做的事情,就很好了”。另一方面,信息流程化的管理也让当代的文科思维运行在理性的轨道上。
如今,身为当代置业总裁的张鹏精力虽然还是二八分——20%放在以五大事业群为代表的第一资产,80%放在传统地产板块,但对于巨舰当代来说,如今“20%”的创新业务或许是未来最具希望的转型方向,也是地产有力的内容抓手。
多重角色之间自由切换的张鹏觉得这一切“挺好玩的”,显然,他正在享受多元而丰富的生态圈。这是一次“翘班”,也是最高管理者为地产可预见的天花板主动寻求的一次突围机会。
地产观
“现在大家都盯着规模,规模大的就是好企业。但是当代要耐得住寂寞,过3-5年再看,也许就是另一套评价体系”,与龙头房企发出的千亿、万亿信号,200亿的当代对此不以为然。
大自然生态要有豹、有鹰、有兔、有鹿,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种生物存在,各具特色。不能只有食物链顶端,那豹也活不下去。毫无疑问,张鹏的“生态圈”思维深刻影响了当代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今年当代确立的目标是220亿,不过在张鹏看来“盈利是企业最重要标准”,一些规模是当代5倍的房企,净利润竟然与当代一样,张鹏对这类规模的增长并不看好。
对于业内一些“知名”冒险企业家,张鹏认为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不是企业的所有者,本质上是小股东,拥有经营权,天然的使命是保证公司活着,有增长的活着,而不是冒险的活着”。当代管理团队对董事会的承诺是:每年35%的增长率,建立起资产管理生态。
当代的城市路径以省会为主,辐射周边,地缘性城市目前并不涉及,“等客户成长起来太慢,我们不会进入特别偏的地方,碧桂园可以干、恒大可以干,当代不干”。对于收购土地,张鹏认为现在土地性质越来越复杂,简单的都被拿走了,明年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剧,增长速度也会下降,这就是趋势。
9月与阳光城的合作让当代在广州市场打响了一炮,选择合作,撬动当地市场,瞄准城市更新。阳光城新晋执行董事长朱荣斌与张鹏在谈判桌上互相看中的筹码分别是:绿色科技技术和高周转的运转速度。
房地产市场还有10-15年的好光景,因为城市建设基本完毕。当城市化率达到65%以后,开发商是焦虑的,所谓万亿房企,未必想到五年之后怎么做。
拥有技术和孵化两大杀手锏的当代,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分得一杯羹?今年8月,当代与西安宏府集团订立委托管理协议,由当代为西安宏府大厦提供委托管理服务。
位于西安市黄金地段的宏府大厦,原定位为百货中心,随着电商、新商业格局的变化,宏府大厦产生了强烈的转型、升级愿望。当代创变生态体入驻其中,拥有先进的产业,让原本传统的商场成为新型城市服务综合体,大厦中60%的业态都来自于第一资产。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很快一些高溢价项目也随之而来。“假如我是单纯的地产商,这种没法玩”,张鹏认为当代的价值在城市更新浪潮下将会进一步凸显。
12小时前
1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