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依赖症?
即使在短时间规模已攀上3000亿,超级房企们还在加大马力往前冲。
3月28日,恒大总裁夏海钧大胆预测,未来房企前十门槛将升至4000亿。今年年底前,前十大开发商市场占有率将会到20%,未来会到40%。截至2016年,恒大市场占有率约为3.2%,万科为3.1%,碧桂园约为2.6%。
参照美国房地产市场,据中信建投研究,美国住宅市场集中度,主要是通过并购融合的方式提升。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Lennar、Pulte Homes和Horton三大开发商共进行了47次并购。
“按欧美经验,以前说单个房企6%市占率是上限,我认为完全可以突破这个上限。”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按此速度,超级房企们销售规模达到万亿,也将是几年的事。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进入2017年,一些规模在500、600亿的房企也提出了新的规模化增长目标,比如富力、雅居乐等常年徘徊在几百亿的房企,已提出了千亿目标。
地产商的互联网转型先锋花样年,在激进转向轻资产几年后,销售仅逾百亿,已在房企TOP100之外。今年花样年选择回调,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力争实现150亿销售。
而一向稳健、重利润的央企中海外、华润置地,也将规模化提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规模与利润并重成为新的口号。
所有的房企都“患”上了规模依赖症,而它们的转型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规模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规模越大,收益越高, 风险也可能越大。对于恒大、碧桂园、融创等公司来说,已经无法摆脱这一核心驱动力。
然而,规模急剧增加的背后,房地产风险潜藏,竞争白热化、行业利润率下跌。
顾云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地产行业已处于白银时代,主要有竞争加剧、洗牌加快以及利薄三个特点。龙头企业万科过去的净利润率为12%至13%,而现在跌到百分之8点多。行业整体的净利率也已跌至个位数。
他表示,“限购、限贷、限价”主要针对一线城市或二线热点城市,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以去库存为主,供大于求,房企整体的开发风险正在变大。
顾云昌还认为,现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预判已呈现分化状态,有人预期良好而有人持悲观态度。“在我看来,2017年楼市总体情况肯定不如2016年,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今年下半年会处于平稳或下行的周期中。”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
2025-09-26 07:15
2025-09-26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