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住宅类房地产过快上涨现象的调控已 经延伸至更多领域。
12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机构人士处独家获悉,监管层日前在针对最新的资管备案规范征求意见时,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产品输血房地产项目的情形提出了更多约束。
据上述人士透露,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设立资管计划,直接、间接用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的”,暂不予备案。据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目前主要包含北上广深等16个大中城市,这一名单主要依据住建部标准制定。
这意味着,在银行、信托、债券市场等渠道的房企融资遭到收紧后,资管产品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融资效能也被监管层所关注并采取行动。
事实上,资管产品参与房地产融资的现象并不鲜见。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征求意见,一方面让房地产企业面临更加紧张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让部分参与此类业务的资管机构受到业务端层面的冲击。
16个城市受波及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机构人事透露,监管层拟要求,资管机构通过设立资管产品,直接、间接用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的,将暂不予备案。
据其透露,不予备案的资管融资方式主要有五类,包括并不限于委托贷款;嵌套信托计划及其他金融产品;受让信托受益权及其他受益权;以回购、第三方收购、对赌、定期分红等明股实债结构受让房地产开发企业股权,以及其他方式的融资行为。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地产融资类资管业务的监管强化,意味着监管层正在提高对资管产品输血房地产作用的重视。在此之前,监管层对遏制房地产过热发展的主要手段更多表现在禁止房企IPO、再融资等股权融资层面。
“过去监管层更重视股权融资、资本市场层 面的管控,但这次地产类项目遭到叫停,说明监 管层对证券类机构输血房地产企业的问题提高 了重视程度。”12月27日,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 负责人表示。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