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太舟坞,这个相传昔日曾经引来元太子泛舟之地,如今在北京乃至全国的住房保障发展史中有了新的意义。记者昨日获悉,海淀区太舟坞公租房已经进入施工阶段,成为本市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的试点中首个开工的项目。北京乃至全国的集体产业用地建设租赁房试点正式破冰。
太舟坞公租房超2400套
“这块地上盖起来的,可是公租房啊。”带着记者走进施工现场,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说。
这块集体产业用地紧贴着水岸温泉农民回迁楼,几条水系纵横穿梭,将整个大社区分割成一块块的方豆腐形。大风过后阳光将新开工区域映照出一股蓬勃的新气象。似乎为了证实此处确实曾可以泛舟,挖掘机经过之处虽然只留下四五十厘米深的凹坑,潮湿的土壤却已经有些汪汪地泛出水来。
“从这儿再往下挖40厘米,就得排水了。”相关负责人下到一个大约两米深的地基坑里说,为了排水,坑北侧已经打了十几口深井。
施工计划书上显示,这片土地占地面积为5.91公顷,将建成14万平方米、超过2400套公租房。这个小区能够配租的套数,将超过已经配租的燕保·京原家园公租房项目,成为本市在建的最大公租房小区。
虽然对最终入住的被保障家庭来说没什么区别,但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的创举,确实会增加不少房源。
据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0年起,本市就开始陆续推进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公租房试点,并上报国土部。几份推荐名单中包括海淀区唐家岭、太舟坞、皇后店,朝阳区平房乡等多个区域,当时都有望成为第一批利用集体用地建设公租房项目。
2012年1月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正式宣布,允许北京、上海试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太舟坞则被选为北京的试点之一。
“建成后太舟坞房源将被海淀区住房保障部门整体趸租,向村集体支付房租,并配租给保障家庭。”海淀区建委副主任余蓓蓓说。
市民政府土地“三赢”获利
“之所以不断努力推进试点项目,是因为这对多方来说,都有明显的好处。”海淀区公租中心副主任李晓南接受记者采访时,细数出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对政府的好处:土地采取占地方式,不需要征地,成本相对低、前期手续办理快,能够加快建设速度、加大供应量,更好地满足保障家庭的保障需求。
但既然说到“多方”,那么在集体用地上建设公租房,对于村集体甚至每个村民来说有什么好处?无论是从村里、镇里、区里、市里,记者都从相关负责人口中听到了“瓦片经济”、“楼宇经济”这两个关键词。
如今只要提起海淀,人们自然能想起“科技创新”、“上风上水”等关键词。但在五环以外甚至更北,还有一些平房院落、稀疏的建筑群,都属于待开发地区。这里村民也和其他村民没什么两样,平日里打打工,做点小生意,家里有富余房子就出租,靠“瓦片经济”增加收入。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025-09-25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