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世联行发布北京楼市第二周楼市报告,北京商品住宅市场第2周,成交环比量升价跌,本周成交量小幅上升,成交主力为自住房及远郊刚需项目,因此均价被拉低。
数据统计显示:一手房共成交2535套,环比上升22.40%;成交面积24.27万平米,环比上升6.26%;成交均价18237元/平米,环比下降32.24%;成交金额44.26亿元,环比下降28.00%。
从套型结构看,第 2 周主力成交套型为两室、三室,分别成交套1207套、1062套,占全市商品住宅成交的47.61%和41.89%。其中主力两室和次主力三室占比分别上升7.58%和1.38%。
从面积区间看,第2周主力成交面积为 50-90 平米, 成交套数为1516套, 占比为59.80%,较上周上升4.95个百分点;次主力成交面积为90-120平米,成交套数为601套,占比为23.71%,较上周上升6.86个百分点。
从环线位臵看,第2周成交范围为六环以外和五、六环之间为主,分别成交 1388套、897套,占全市商品住宅成交的54.75%和35.38%,六环以外和五、六环之间占比分别上升8.40%和下降6.05%。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央及北京频频释放宽松信号,购房者的信心也开始缓慢复苏,市场成交量开始逐渐企稳攀升,因此与2014年年初的市场走低阶段相比,商品住宅成交量大幅上涨。
此外,去年底自住房项目的大量入市近期形成签约高峰也起来了拉升商品住宅成交总量的作用。仅2014年的11、12两个月就有11个自住房项目开盘,在市场预期发生转变的情况下,面向刚需人群的自住房在北京庞大的需求基数下,弃选现象有所减少,顺利选房签约,起到了明显的“托市”的作用。
对此,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以往开发商通常是等待市场时机,而经历了2013、2014两年楼市的忽冷忽热,没有踩对市场、政策节点的开发商教训惨痛。特别是2014年春节后市场骤然降温,很多本来信心十足的开发商应对不及,年初仍抱惜售心态,到了年中不得不在库存压力下降价抛售。而进入2015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前景仍然扑朔迷离,虽然调控政策导向正在趋向宽松,但开发商在前几年激进拿地,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压力,因此不敢再“等”市场而是“抢”市场,在项目达到入市条件后抓紧推出,这也是新年伊始北京成交量走高的原因之一。
二手房方面,第二周共成交2702套,环比上升2.39%,成交面积24.3万平米,环比上升2.79%。本周市场成交量与上周相比小幅上升。
不过相比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平稳状态,在第二周北京土地市场可谓是看点十足,年初房企纷纷出手阔卓,积极补仓拿地入市。
本周土地市场一共供应8宗,最终成交5宗,其中丰台区花乡白盆窑地块以86.25亿成交,成为北京土地市场新总价高价地。其溢价率达21.99%,该价格比北京原总价高价地高出11.65亿元。地块整体楼面价2.1万/平米,纯商品房楼面价更高达3.8万/平米。
对此,中原地产张大伟认为年初土地市场热这预示着2015年房企拿地全面回归一线城市,未来拿地竞争将更加剧烈。虽然房企扎堆一二线城市,在推高地价的同时也在酝酿风险。但相比三四线城市来说,一二线市场的风险是要低很多。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
2025-09-26 07:15
2025-09-26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