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三线城市分析
1、2014年一线库存攀升态势最明显
截至2014年12月底,一、二、三线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3900、20075和414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分别为1.0%、-0.4%和1.2%,同比增长分别为33.8%、12.4%和15.8%。
一线城市库存在保持连续8个月的环比正增长的基础上,10月份首次出现环比下跌,但11-12月份库存重新微增,总体仍属高位振荡格局。从同比增幅看,一线城市库存规模依然偏大,这要求一线城市在2015年依然要积极去库存。
二线城市12月份新增供应量为1690万平方米,高于11月份1546万平方米的水平,库存总体也属盘整格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购房情绪总体较好的情况下,二线城市在11-12月出现了库存环比下跌的态势。
三线城市库存保持振荡上行态势。12月份,三线城市新增供应量为306万平方米,而新增成交量为255万平方米,这导致库存出现了小幅的环比增长。
对三类城市库存的年度数据进行总结。一线城市在2010-2011年呈现较明显的攀升态势,但在2012年则出现较明显的下滑。一直到2014年才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态势。这说明一线城市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库存走势的波动最大。二线城市在2010-2014年间,库存总体呈现波浪式的上升态势。当然,在期间也有短暂的库存下滑态势,主要集中在2012年上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对于三线城市而言,库存增长态势贯穿于2010-2014年,说明此类城市的库存压力总体上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二、2014年存销比呈现“倒U形”
(一)35个城市分析
1、2014年下半年存销比呈现明显下行态势
2014年12月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4.3个月,这也意味着市场需要用14.3个月的时间才能消化完这些库存。而在11月份,该存销比数值为15.8个月。这说明12月份去库存的速度有所加快,这和市场成交行情较好有直接关系。各类救市政策的效应在积极释放,存销比继续下滑,这使得2014年存销比“倒U形”的走势得以确立。同时预计2015年1月份存销比将继续下行,这意味着库存去化周期仍将缩短。
对2010-201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2010年存销比走势基本向下,这使得房价上涨的压力持续增加,这也是为什么2010年出台限购限贷政策的重要原因。2011年存销比持续上升,说明在政策打压下,去库存的速度趋于放缓。2012年随着市场走暖,存销比逐渐下降。2013年,存销比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由于存销比数值总体偏低,所以依然能带来房价的快速上涨。2014年存销比呈现“倒U形”走势,说明市场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这和全年的限购政策、房贷政策的变动有密切关联。
2、2014年温州存销比总体偏高,年底位居第三
从2014年各月份的数据看,温州存销比总体偏高。当然,在12月份,茂名和烟台的存销比超过了温州,数值分别为31.6和31.2个月。而温州则从11月份的37.2个月回落到29.1个月。温州存销比之所以出现这么明显的回落,和温州12月份市场成交量明显提升有很大关系(成交面积环比增幅为91.8%)。另外,此类城市存销比总体偏大,房价下跌概率依然较大。相比而言,大连、太原、重庆、南昌和合肥的存销比则较小。
2天前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