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是土地市场火热的最大受益者,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7万亿元,增幅达77.3%,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同比增幅超过90%。
2011年对全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发现,12个省、307个市、1131个县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债务资金量占37.96%。
孙英辉指出,从前5个月地方财政收支来看,扣除中央转移支付,部分省份已出现收不抵支情况。地方政府大规模集中推出土地和利用土地大量融资,积累财政金融风险,加大了房地产调控难度。
国土部也特别强调,部分地区偿债压力加大,需进一步防范土地融资过度带来土地管理和债务风险。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土地作为偿债来源有两个弊病,一是债务压身,地方政府会以经营者而不是管理者的身份进入地产市场,其获得更大土地出让收益的初衷,将拉高房价。二是过度依赖土地最终会受到供地指标和供地计划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卖地,如果没有长效机制,债务风险很可能在土地市场冷清或无地可卖时集中爆发。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表示,中央政府首先要要求地方政府把土地的供应跟住房的供应计划挂钩,把稳定地价的目标同稳定房价基本上衔接起来,否则天价高价地频频出现,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
2025-09-26 07:15
2025-09-26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