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北京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北京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房企扎堆停牌引发再融资猜想 调控反思窗口来临

来源:北京商报  李芊  2013-07-18 10:02:30
[摘要]继此前多家上市房企或壳资源扎堆停牌,引发再融资重启猜想,且证监会并未否认后,昨日新华社罕见的连发四篇稿件,称房企再融资开闸在即,这一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授权”为再融资造势

  几经传言,又屡屡遭否的房企再融资,终于迎来了开闸的关口。继此前多家上市房企或壳资源扎堆停牌,引发再融资重启猜想,且证监会并未否认后,昨日新华社罕见的连发四篇稿件,称房企再融资开闸在即,这一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授权”为再融资造势。然而,面对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再融资开闸,业内除了有“以经济调控代替行政调控”的声音外,也有不同意见,即在房价屡屡攀高之后,本就不差钱的房企一旦获得再融资的机会,是否会给调控带来不利影响。

  口风:监管层确认审核启动

  针对市场传言,证监部门至今还未松口承认。不过,市场发现,证监部门对于该问题的口风已经逐渐转变。

  6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和2013年《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对存在闲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暂停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该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文件规定,对于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违反国务院有关规定的情形,证监会在进行相关审核时,将依据国土资源部的意见来进行认定。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尽管仍然是重申态度,并且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否认再融资开闸,但细心的观察者还是发现,如今官方的态度与政策刚出台时比有了微妙的变化,实际上暗藏着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的重大转变。

  区别就在“证监会在进行相关审核时”。据了解,2010年10月证监会表示,已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并对已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申请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之后证监会内部发文,为配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一律关死。但现在特别强调“在进行相关审核时”,则意味着证监会已经准备接收房地产企业的上市、再融资和重组申请,并启动已经暂停三年多的审核程序。

  现象:房企扎堆停牌引发再融资猜想

  除了监管层口风的转变外,房企扎堆停牌也成为本轮再融资传言兴起的根本。

  当金丰投资停牌后,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的“有这个可能”让市场对房企“再融资放开”充满期待。

  “再融资通道封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优质房企的发展规模,且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整体推进不利。在此背景下,决策层开始考虑适当、有条件地放开房企再融资,也不是不可能。”业内人士分析,以金丰投资停牌为标志,房企再融资及重组审批的松动迹象愈发明显。此后6个交易日内,共有5家房企因重大事项停牌,分别是宋都股份、迪马股份、新湖中宝、荣丰控股及中弘股份。如此密集地停牌让人不得不猜测:不止一家上市房企在酝酿再融资或重组事宜。而有确切消息表明,已经有企业在就重组之事与监管层进行沟通。有分析指出,上述公司在去年的销售增速均在30%以上,而净负债率均在80%左右,负债水平较高,不得不加快融资步伐。另据消息,国内某知名券商营业部行政负责人透露,该营业部已有领导接触房企再融资和IPO业务,“主要做的是再询价,希望早点抓到客户,抢滩房企IPO第一单”。多家上市公司也表示,目前若国土部在30日内未向证监会给出核查意见,在审房企的再融资申请就可以继续推进。而此前,国土部更多是反对或没有回音。

  此外,一些涉房企业陆续披露再融资方案,但其资金投向与房地产无关。如宏润建设定增募资不超过4亿元,投资BT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中茵股份再融资,用于黄金采选和连锁医药零售等新业务。

  时机:调控反思窗口来临

  作为一项政策,政府采取严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手段调控楼市具有一定历史背景,但当前一些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其重启的时机已到。

  民生证券的一份研报认为,2010年以前投资投机需求占比较高。为满足此类“不合理”需求的“不合理”供给,政府要抑制开发商的投资。但新一届管理层上任以后,房地产调控思路已经发生转变,多次强调增加供给,加强保障房建设,近期提出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当抑需求转向增供给时,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的再限制已无必要。“通过资金支持加快开发商手中的库存周转将是未来政策的大方向,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的开闸也符合新的调控思路。”

  此外,还有分析指出,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但经济数据连续低于市场预期,地产投资成为当前政府惟一投入小、收益大的手段。从“稳增长”角度出发,确实存在着放松房地产融资需求的政治可能性。

  方式:保障房建设量或成考核重点

  当口风、信号、时机兼备之时,业内的讨论焦点开始由传言本身向开启方式转变。在调控无法明确放松的当下,最为一致的判断是“有无保障房开发项目”成为一个房企再融资重启的重要审核依据。

  “政策层有意为保障房项目给予金融支持,而这既增加了供应,也不会违背调控本意。”统计显示,上市房企中,拥有较多保障房开发项目的企业包括大龙地产、北京城建、中天城投、福星股份、天房发展等。其中,北京城建32亿元定增方案曾在2010年11月公布,但最终停止实施;中天城投近16亿元定增方案在2010年6月公布,同样停止实施。

  除了保障房的硬性指标外,融资载体也很重要,而绿地所选择的壳资源也被看做是很好的条件。“一些上市房企近年来几乎不拿地,也没什么营业收入,且长期和短期负债都很少。他们想做什么?在等什么?这种壳资源非常珍贵,存在投资机会。”

  融资大门重启 各方影响几何

  金融机构:有望压缩影子银行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高杠杆的行业,房企在资本层面的渠道与成本因素,会影响甚至决定其业绩表现,甚至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但从2009年9月世荣兆业的定向增发方案获批后,几乎再无房企再融资计划获批,房企的正常融资渠道全面被关上大门。不过,这并没有彻底堵上房企的融资之路,而迫使亟须资金的房企去借更“贵”的钱。

  这其中,影子银行、私募、信托以及民间融资,都成为了房企获得资金输血的路径,而有能力的大房企则在海外上市或发债,积极拓展海外融资渠道。

  数据显示,银行资金加速流入房地产的情况并未改变。今年上半年,各家商业银行基本没给房企贷款,但房企到位资金57225亿元,同比增长了32.1%,资金到位率名列前茅。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何志成指出,这中间大量资金来自影子银行。

  虽然房企最终获得了钱,但融资成本大幅攀升。有业内人士指出,有的影子银行甚至以高达40%以上的借贷利率出借资金,但许多开发商却对此饥不择食、饮鸩止渴。过高的财务成本使得开发商自身利润低下,沦为银行的“打工者”。

  “一方面,导致影子银行迅速膨胀,已经威胁到中国金融安全;另一方面,融资成本高企必然加大开发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房价之中,由购房人承担”,上述人士表示。

  国金证券分析师曹旭特指出,在经历了“钱荒”后,金融机构将主动压缩影子银行业务,社会融资总量在下半年会放缓。未来房企不仅面临融资成本上升,更多是项目无法获得启动资金,从而延缓开工,对行业的整体投资构成负面影响。昨日,新华社发文也指出,有条件放开房地产企业融资,让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公平地享有正常融资渠道,是从行政化管制向市场化管理的转变,体现了市场化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

  房企:添花大房企 救命小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从企业类型看,由于目前国内房企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再融资的放开,对于大型房企与中小房企不可一概而论。对于大型房企来说,类似万科之类手握数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即便是确有B转H股的需求,但也并非十分急迫,A股市场放开再融资意义可能不会太大,顶多是锦上添花,让其在未来土地市场中更有底气而已;但对中小房企来说,再融资开闸可能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国内头号开发商万科从2009年之后就没有再在A股融资过。万科总裁郁亮曾表示,过去5年的情况说明万科不依靠资本市场融资也能发展。近日他提到房企再融资开闸时说,以当前万科的体量,融资100亿元是最起码的数字,在监管层未明确开闸的情况下,断然不敢提前设想,即便开闸,融资审批成本也足以让万科止步。

  相对于国内的融资“沙漠”,香港市场无疑像一块“绿洲”。但对于广大中小型房企来说,低成本的海外融资遥不可及,银行优先贷款的政策优惠同样可望而不可即,而看似可行的房地产信托融资,高达15%-20%的成本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近两三年来,在开发门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要城市市场都成为一线大型房企的天下。中小房企在土地市场上运作能力有限,无力进入土地招拍挂环节,要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上市房企的再融资开闸可能就会成为他们缓解资金问题的救命稻草。

  不过,一些业内声音认为,即使A股房地产再融资开闸,对于中小房企来说依然作用不大。“A股IPO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再融资即使放开,也是有条件的放开。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持续明朗,中小房企的前景依然悲观”,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表示。

  调控:铺路去行政化还是变相松绑

  楼市调控十年、本轮调控三年以来,业内对于调控的反思一直未断。

  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剥夺上市公司融资权,不符合市场化思路。放开房地产融资,实际上是开正门堵邪路,否则都去银行发信托了。

  “房企融资开闸是让房地产企业融资回归市场化,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房企融资开闸与房地产继续进行调控并不相悖。“近年来业内一直呼吁,未来房地产调控应在加强落实现有短期政策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中长期政策制定,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更多地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调控。有条件地放开房企融资政策,就是弱化行政干预,通过市场规律的传导,达到调整市场结构的目的。”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也称,短期内房企融资后可能会推高地价、房价,但长期来看,房价最终是由供需关系决定。在张玉良看来,再融资开闸能扩大房地产的供给,对于市场化调节房价是有益无害的。“放开融资后,房地产企业获取资金,增加投资,反而有利于扩大供给,进而平抑房价。不仅如此,开发商资金不再紧缺后,除了增加居住地产供应外,还会开发产业地产和城市设施配套服务的地产项目,对经济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在新“国五条”实施三个月后,仍然难以按捺房价上涨、各地“高价地”频出的情况下,如果对房企大开再融资之门,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更有分析直指,在当前房地产形势向好、楼市调控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再融资一旦开闸,房企将会一哄而上,更加凶猛地拿地,从而再抬高房价,更为一个超级资产泡沫的滋生和膨胀提供温床,直接推动宏观调控前功尽弃,宣告失败。

  房企开闸的市场信号

  ■官方:

  ◎目前,针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类和债券类再融资都已基本放开,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等亦都可以操作。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6月28日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对于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违反国务院有关规定的情形,证监会在进行相关审核时,将依据国土资源部的意见来进行认定。发言人特别强调“在进行相关审核时”,被解读为房地产融资将有条件放开。

  ■房企:

  ◎进入7月以来,多家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因“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停牌,包括宋都股份、金丰投资、新湖中宝、迪马股份、中弘股份、荣丰控股等。市场猜测:不止一家上市房企在酝酿再融资或重组事宜。

  ◎有确切消息表明,已经有企业在就重组之事与监管层进行沟通。

  ◎金丰投资停牌后,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回应市场传闻时称,“有这个可能”,让市场对房企“再融资放开”充满期待。

  ◎多家上市公司表示,目前若国土部在30日内未向证监会给出核查意见,在审房企的再融资申请就可以继续推进。而此前,国土部更多是反对或没有回音。

分享到:
责任编辑:柯刚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魂取东方、形见世界,金茂越秀联袂呈现北京豪宅市场新标杆
  2. 2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3. 3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4. 4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5. 5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6. 6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7. 7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8. 8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新闻推荐

  1. 1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2. 2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3. 3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4. 4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5. 5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6. 6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7. 7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8. 8魂取东方、形见世界,金茂越秀联袂呈现北京豪宅市场新标杆
  9. 9天恒集团挂牌转让111套房产 总价超3.3亿元
  10. 10时代中国境外债务重组最终截止日期延至12月31日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