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借壳上市 万达高速扩张遇资金瓶颈
2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AMC,30亿美元投资俄罗斯旅游业,3.2亿英镑(约合30.7亿元人民币)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7亿英镑(近67.1亿元人民币)在伦敦核心地段建设超五星级万达酒店,从去年5月22日至今,一年的时间里,万达已在美、俄、英三国留下扩张足迹,投资额近72亿美元(约441亿元人民币)。
在加速国际市场投资的同时,万达还忙着在国内各城市走马圈地。目前,投资千亿人民币的旅游项目万达城正在大连、南昌、哈尔冰等地陆续开展。同时,“招牌产品”万达广场仍在高速复制,目前已开业67座,年内计划再开业20座。
快速投资扩张的背后,资金是悬在其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万达如此高频率的大手笔投资,不免让人质疑其资金从何而来?
数据显示,2012年万达集团收入1416.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4.8%。上述收入的确不菲,但相较于其大手笔投资,却稍显“寒碜”。
观察万达的商业模式可以发现,早期,万达都是利用土地质押获得开发贷款。
“万达的大部分原始资金来源于银行。”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万达获得土地后,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得资金,以此进行房屋建造,楼盘出售后再偿还贷款,以此模式进行资金周转。
宋颂兴表示,这种模式在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热闹的情况下,并没暴露出什么问题,但如果信贷收紧、销售速度大幅放缓,这种模式就会面临一定挑战。
正略咨询顾问赵丽燕则认为,在海外并购方面,万达应该是用的自有资金,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国家财政、进出口银行、内保外贷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较低廉资金。
此外,宋颂兴特别指出,目前万达正在由商业地产向文化旅游转型。相比于商业地产来说,文化地产投资数额大、回收周期长,这对于万达之前的模式来讲存在风险。
对此,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此前也坦言,文化旅游收回成本的时间是20年。中国的金融模式不支持这种发展模式,不像国外10年期融资成本只有3%至4%,在这个情况下,资金只能走销售一部分,融资一部分。王健林说,万达城资金来源有三个渠道: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一部分物业预售。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万达还筹备借壳上市融资。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