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已经真实地反映在各地年初的预算报告中。
李立所在的省年初预算草案报告中指出,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其他一些政府性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各级政府偿债压力较大。此外,某省的预算草案则直接点出,“偿债压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行存在隐患,财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公开信息显示,在2013年各地的财政预算中,国有土地收入预算为3.3万亿元,而2013年各地方政府要偿还的各种债务,保守估计将接近2万亿元,约占全年财政预算收入的近两成,是土地出让收入预算的一半多。
尽管如此,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债务高企的地方政府仍需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来缓解压力。
“现在我们的地方财政预算中,收入支出结构基本上是固定的。”李立所在城市的财政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当地政府的本级收入只能负担政府人员费用、办公支出等基本项目,“想要发展城市经济,现在我们只能依赖中央划拨、超收收入、土地出让金,而发的地方债大部分仍然要靠土地出让金来还。”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邹晓云认为,土地已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抵押等环节,可以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哪怕这块土地出让不挣钱,政府也可以通过土地出让让企业和资本进入,进而带动区域发展。”
“现在国土部对土地出让的溢价率控制得比较严,因为土地收入明显下降,地方的政府部门现在做的最多的是地方融资平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地方融资平台需要较为漫长和繁冗的审批过程,对于要求在短期内出政绩的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无法满足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