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万科和深圳地铁联合举办的论坛上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万科将根据城市群战略来发展地铁物业,期望通过这一方式,一举打破土地资源 匮乏的问题。在万科签署的战略协议内容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和中轨集团的合作,为深圳地铁和万科参与轨道交通PPP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开发商参与轨道交通 PPP,有着怎样的门槛?后来者是否也能按此模式操作?
在土地市场,“高价地”大规模涌现之时,抓住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契机,在一线城市的卫星城拿地,似乎已经成为房企突破高地价之困的最有效武器。那 么,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中主要的都市圈,真的能通过类似城际轨道交通,迅速破局高地价之困吗?开发商的下一轮机会,是否在城镇化这一范围内,还可以精 确到都市圈这个区域?
“高价地热”一直持续到了6月,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以一二线城市为例,6月首周就拍出12宗“高价地”,其总成交金额高达327.5亿元。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土地资源稀缺,成为地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在6月12日万科与深圳地铁集团(以下简称深铁)联合举行的“2016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端论坛”上,有信息显示,万科将围绕地铁深耕城市,根据国家的城市群战略来发展地铁物业,提供配套服务,期望通过这一方式,一举打破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
此举引起热议,有业界人士问,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中主要的都市圈,真的能通过类似城际轨道交通,迅速破局高地价之困吗?
困境:热点城市土地供应越来越少
在这一轮“高价地”热中,国企扮演着重要角色。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企在融资方面具有优势,融资成本更低,表现在土地市场,对同一块土地的价格预期高于其他房企。
同时,货币超发,大量资金入市,也直接助长了土地以及楼市的泡沫。
业内知名房地产分析师表示,从以往经验看,“高价地热”都出现在楼市热销之后。去年楼市销售状况好,房企需要补库存,而在回归一二线城市的需求下,房企扎堆在一二线城市,资金大量涌入。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高价地热”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日渐收缩也是现实。
近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座谈会称,“十三五”时期,将压缩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56万亩,较“十二五”减少669万亩。“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平均每年减少100多万亩,以后还将延续这一趋势。
北京“十三五规划”提到,要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北京土地供应量连续第六年下降。2009年发布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草案要求,到2020年,深圳建设用地将从“微增长”逐步到“零增长”或“负增长”。
从近年的供地情况来看,2014年起一线城市住宅计划供地就呈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局面。2016年,广州住宅供地计划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而从实际完成率来看,土地供应量大打折扣。北京的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中除2013年完成供地计划外,其余年份均未完成供地计划,近两年的完成率为60%左右。
供地的减少,造成一线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为了获得土地,开发商不得不高价拿地。在一线城市无地可拿之下,房企扎堆转战周边的二线城市,造成了一线以及部分二线城市“高价地”频出的局面。
早在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曾表示,今后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这些城市中就有“高价地”频现的一线城市以及热点二线城市,如苏州、南京、合肥等地。
2天前
2025-09-23 07:00
2025-09-22 20:40
2025-09-22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