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五一假期,该项目终于正式开盘,更让小张兴奋的是,价格似乎不涨反降了。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网站上,小张查到,该楼盘的均价为26319元/平方米,比2012年10月的价格还便宜。“我看中的一套86.98平方米的两居,单价27959元,总价243万,价格比较合适。”
小张带着妻儿一起,赶到了他们心目中未来的新家,准备签约交订金。但当他们见到开发商的销售人员时,才知道还有一个“幸福家居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和购房意向书捆绑在一起的补充协议,所有购房者都必须签署。“幸福家居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三种不同价位的方案。购房者购买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分别需要支付该方案的各项费用共20万元、42万元、53万元。
这个“幸福家居解决方案”让张明亮觉得,“一点也不幸福,这不就是变相涨价吗?既然宣传的时候都是非毛坯修,甚至还提到过送非毛坯修,为什么现在又要钱了?还是强制性的。我说可不可以要毛坯房,销售说,不行,开发商注重品质,从来不卖毛坯房。”
张明亮说,2012年一期开盘时,并没有什么“幸福家居解决方案”,房价也是一口价。到了2013年二期开盘,开发商的房价突然出现了拆分现象。
小张在拿到这份补充协议后,当场就用手机里的计算器算了算。以他看中的这套两居室为例,加上42万的方案费用,总价达到约285万,单价从27959元/平方米,涨到了32788元/平方米,涨幅接近5000元。总价42万、单价每平方米5000元的非毛坯成本,让小张目瞪口呆。
“我也打听过非毛坯成本,一套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软装硬装加在一起,从毛坯到家电齐全,只要不是豪装,20万元,顶天了吧。42万,也太夸张了。”张明亮将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向销售反映,谁知销售反应冷淡,让他仔细看协议。在补充协议里,小张看到了用黑体字着重强调的部分。
“甲方(购房者)已对‘幸福家居解决方案’样板与本协议约定的总费用进行了充分考量,确知较通常市场价格偏高,但鉴于丙方(开发商)的品牌价值、技术、设计、服务理念等因素,甲方认为公平合理。甲方完全同意并没有任何异议自愿接受本次‘幸福家居解决方案’发生的各项费用。”而且协议还规定,样板间的非毛坯质量不能作为交付依据。
“协议的意思是,我们买房的人,明知道非毛坯费用太高,也必须服从,而且对非毛坯质量还不能要求太高。”小张觉得这种明显的变相涨价行为,完全不受房产调控政策控制,更没有体现消费者的利益。“这42万的非毛坯款,不能计算在总房价内,不能贷款,意味着我们要多交42万的首付,这对我来说负担太重了。”
因为房子的突然变故,张明亮的五一假期过得非常郁闷,购房计划也只能搁浅。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025-09-24 12:14